《智慧沙拉》1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022-02-11  本文已影响0人  秋沼芰荷

犹豫了很久,有没有必要分享这一篇,因为我心里明白,谁人没有读过海伦凯勒?

不过,在我自己重读了本文之后,还是再次引发了内心的思考和改变。

我的思考一

真的为自己的麻木、不珍惜而汗颜!且不说自己压根不会细腻到去触摸叶片的脉动,或者感受流水涓涓,住在海边的我,哪怕大海的模样都有很多日不曾近距离相见了。

细想想,这一年四季有太多值得欣赏和感受的魅力:春天有小草发芽的勃勃生机,夏天有火热太阳的蓬勃激情和大海的温润沐浴,秋天有漫山遍野的绚烂和金灿灿的色彩,冬日有着沉甸甸的孕育和含蓄。

大自然用无数的千姿百态和五彩缤纷来点缀这世界,老天赋予我们明亮健全的眼睛,我们却视而不见,这样的我们何止是汗颜?

今天,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小的规矩:从此以后,走在路上,多仰望天空,欣赏蓝天白云、朝阳晚霞的妩媚;多拥抱自然,和树木花草、微风细雨多一些亲近。

我的收获

今天早上出门散步,手机紧紧地藏在口袋里,仰望天空时,在蓝天白云之下,发现了一棵高耸的枝干上两个硕大密织的鸟窝,欢喜。

前行时,遇到了久违的那对艰难的夫妻(我曾为他们写过一篇文章《苦才是人生吗?》),妻子仍然不能走路,丈夫仍然一脸疲倦和沧桑地艰难搀扶,她的整个身体依然全部软塌塌地靠在他身上。看到她没有任何康复好转的迹象,悲凉。


后文的作者是美国的海伦·凯勒。本文摘选自《智慧沙拉》。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

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 这就能更显出生命的价值。

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只有那些瞎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

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人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 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借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生命

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

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我凭我的触觉都能得到莫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

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淡漠! 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

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生活更多的意义。

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们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日? 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本文分享完毕)

绚烂
我的思考二:

毛姆说:味觉比审美更重要。人若没了审美感, 依然可以轻松快乐地度过一生,但若没了味觉可就难过了。如果按照人的各种机能对人类生存的必要性来给它们排序的话(这好像挺合理), 那么消化器官和性器官将处于最高位置, 最为重要。

由此,人至少有这两种本性:

一、正如海伦凯勒所言,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这可以说是愚昧吗?!

二、正如毛姆所言,我们更加注重的是生理上的享受和满足,至于审美这种精神层面,哪怕一辈子欠缺,也不会影响必要的生存。那么,人和动物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