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位这样大事,晁天王为何如此草率?

《水浒传》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晁盖为了从宋公明手中夺回军事领导权,力主亲自率军去攻打曾头市。只是很可惜,这个机会争取来了,却把性命丢掉了。
晁盖在临终之前,留下遗愿:“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传位,不是一件小事!尽管这不是皇位,却也事关梁山的安危,事关梁山数百位将领和数万名兄弟的前途,是半点也马虎不得的。
历代的皇帝传位,之前都会交办一些很重要的差事,让可能继承的几个皇子去历练,看谁的差事办得好,最终确定人选。也有立了太子,又几次废掉的。很典型的,康熙爷先立二皇子为太子,后来又几次废掉,最终选择了在刷新吏治上颇见功效的四皇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爷。
晁盖作为一山之主,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为何如此草率?没有召集宋江、吴用、公孙胜开班子会研究,更没有走民主程序,让梁山众好汉公开选举,而是简单地以个人的恩怨作为标准:“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
能捉住射死晁盖的,注意,晁盖在这里说的是“射死我的”,并没有点明是史文恭。到底是不是史文恭射死的晁盖,还需另作讨论,这里尊重晁盖的意见,称其为射死他的。能活捉凶手之人必定要在战场上舍命厮杀,能这么做的,必定是晁盖的心腹之人。
晁盖在梁山上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只是没有后来的宋江搞得那样大。最初跟随自己劫生辰纲,上梁山的阮氏兄弟、刘唐、公孙胜可以算作自己的心腹之人。晁盖的意思就是要把寨主之位传给自己的心腹之人。
只有心腹之人,才能为他报仇,才能传承他的治山理念。他的治山理念很简单,大秤分金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众兄弟在一起,无一日不快活。简单并且快乐。他的几个心腹之人也满足于此。因此,把寨主之位传给他们,他是很放心的。若是被其他人抢了寨主之位,就可能会违背晁天王的意愿,走招安或者别的路线。而这正是他所不愿看到的,也是他的心腹弟兄们所不愿看到的。
因此,晁天王这个遗愿虽然看起来很草率,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是这正是最符合他心愿的决定。只是很可惜,梁山的领导权最后还是被宋公明使诈夺了去,不仅夺取了领导权,梁山上重要的领导岗位上都是宋江的人,没有晁盖心腹的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