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服饰观(3)

2022-09-17  本文已影响0人  陈建军

——《论语》学习之10--1--6--3

【原文】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

【白话】睡觉时一定要有小卧被,其长度是身体的一倍半。狐皮貉皮毛厚的用来坐。除丧之后,没有什么不能佩戴的。

【思考之六】这一小节提到了哪三件事?从这三件事可看到礼的设计有怎样深刻的内涵?

这一节,讲到了夫子晚上休息的寝衣,白天的坐垫和除丧以后佩玉三件事。

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寝衣汉儒解释为小卧被。孔安国说“今之被也。”《说文》解释“被,寝衣也。”大被曰衾。李炳南老先生说:“寝衣,即是小卧被,其长度一身又半。寝时,脚端可折,不会透风。”宋儒张栻说“长一身有半,此寝衣之制也。”小时候,冬天冷,要盖两层被子,里面的要薄一些,大一些,上盖严肩膀,下裹严双脚。外面再盖上的被子叫“衾”。也有人解释寝衣为类似于今人的“睡衣”,长度为上身的一倍半,要达到膝盖的地方,盖住膝盖。程树德先生就说:“今日本之被,有领有袖,惟长较常服之衣倍其半,盖即古寝衣之制。其式如衣,故曰寝衣。”

狐貉之厚以居。”“狐貉,指狐皮貉皮,取其毛之厚暖者用来坐。朱子说“狐貉,毛深温厚。”“居”就是坐。程石泉说“《论语》屡言‘居吾语女’,《孝经》亦有‘仲尼居’‘居,吾语女’。孟子曰:‘坐,吾明语子。’‘居’‘坐’互见。盖‘居’亦可训‘坐’也。”《论语正义》说:“古人加席于地而坐其上,大夫再重。至冬时气寒,故夫子于所居处用狐貉之厚者为之藉也。”

古人非常有智慧,透过穿衣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这里的“寝衣”和“坐垫”就特别提到防风保暖的养生概念,一方面是防风保暖,一方面又保护我们身体的健康。

“去丧,无所不佩。”在服丧期间,不佩戴玉等饰物,除去丧服,没有不佩戴饰物的。这里所指佩戴的饰品主要指玉。《论语注疏》曰:“居丧无饰,故不佩。除丧,则备佩所宜佩也。”《四书解义》曰:“服必有佩也。居丧之时,去文就简,非所宜佩。若已免丧,乃去凶即吉之时也,必玉以象德,器以备用,无所不佩焉。”程石泉说:“《礼记·玉藻》云:‘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又同书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是则人之所佩者为玉而佩则系于大带上。在丧时去其所佩以示哀,出丧则恢复其佩玉矣。”

居丧不佩玉,主要是体贴丧家或者丧主亲人过世的一种哀伤的情感;丧礼结束,就要把这个玉佩再戴上。“去丧,无所不佩”,其实就是在礼的规范上的“经”与“权”。经就是经常,权就是权宜。那不管是平常的规范,或者是特殊情况下的权宜变动,都要合理、合情、体贴,这也是“礼”的重要精神。

【思考之七】礼的设计会随着时空变动,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不同与背后的用心?

这一节,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夫子晚上的寝衣,还是白天的坐垫,都是兼顾实用与保健两方面要求的设计。玉佩在丧礼期间不戴,去丧以后都要戴,这个礼的设计,古人非常用心。君子以道为使命,以成为圣贤为终极目标,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而基本功就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卧之中。佩玉也不仅为了好看,而是为了日日提策自己的目标、警策自己的言行。《论语·里仁》篇第八章:“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早上起来忆念宗旨目标,把吃饭穿衣也纳入自己修行的功夫。

所以,礼的设计,非常体贴人情,合于人的教养,在不同的情况下有所变动,都是根源于这样的心理设计出来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