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文学的哀愁与忧郁
2023-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十日十月Freddie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我觉得其艺术价值远在莫泊桑和欧·亨利之上,他的戏剧作品,则甚至使萧伯纳产生了要把他自己的剧作付之一炬的感觉。在契诃夫的作品中,我觉得也弥漫着一种哀愁与忧郁的气氛。他的哀愁虽是淡淡的,忧郁却十分浓重。在果戈理的《狄康卡近乡夜话》和《密尔格拉德》中,在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中,都充满了这种哀愁与忧郁。推而广之,几乎在所有伟大的俄国作家作品中,都不缺乏这种哀愁与忧郁的色调。我想这是与俄国人民长期处在专制政体的高压下所产生的实际感受相一致的。我们中国在过去也长期处在封建专制政体的高压下,人民都经历过类似的苦难,所以对俄国作品特别有一种亲切感,特别易于接受。但我觉得在中国旧时代文人的笔下,虽然也同样摆脱不掉哀愁与忧郁的成分,却总是与俄国作品有所不同。中国文人的哀愁与忧郁,大多是偏于个人一己的切身感受,缺乏一种大气。而俄国作家的却往往超越于个人之上,而直接与广大人民的感受相通。在那里面饱含着人民群众的血泪痛苦,充满着恳挚深切的人道关怀。这恐怕是与在这片广袤的黑土上形成的厚重的民族性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