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手工艺艺术之家

这三十年,一段陶瓷史上的“空白”

2018-06-30  本文已影响1人  正广文化
明宣德 青花描红云龙纹合碗

明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三朝,由于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因素影响,导致了经济的衰退。而且从正统初即多次下令“禁造官样瓷器”,故这一时期瓷器数量较少,没有发现一件可以确认为这三朝的官窑器,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明宣德 青花藏文穿莲双龙纹僧帽壶

总的说来,此期器型主要还是瓶、罐、碗、杯、盘等几类。所用青料仍有部分是“苏青”。青花发色有的浓艳,与宣德器相近似,有的淡雅,与成化器较接近。釉面多泛灰,胎体较厚重。底足修削不细腻,有敦厚感;多见浅宽平砂底,有的有粘砂现象,有的见火石红。

明宣德 青花波涛花卉纹折沿洗

明代正统朝,瓷器的制作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青花色泽,所体现的时代风格均与宣德晚期署款的官窑器接近,是宣德制瓷风格的延续,但在生产中又有所演变和创新。

正统青花瓷器所用青料有两种,一种为永乐、宣德时期使用的进口青料,青花色泽浓艳;另一种为国产青料,呈色较淡,为灰蓝色,这一时期使用国产青料开始居多。

明宣德 青花婴戏图碗

造型则直接继承宣德器物,器形饱满,瓶、罐类大形器与宣德时期相比差异不大,只是器物口部在正统时期略收,与宣德时器口部外撇稍有不同;器身线条方面,正统时线条变化比较平缓,宣德时线条起伏明显。纹饰布局方面,正统器青花亦是宣德青花的延续,瓶、罐多采用三段式布局方法:即肩、腹、足三部分。永乐、宣德时瓷器上出现的云气纹在正统朝被广泛使用,一般亦采用外粗线、里细线的画法。

明宣德 青花花卉纹灯

正统青花和景泰青花未见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景泰仅历时7年,瓷业生产是“空白期”中最低落的时期,青花瓷器基本延续正统朝风格。

天顺青花上年号款极少,署天顺纪年款的青花瓷有两件通体连书波斯文古兰经语的三足筒炉。一件由香港收藏家杨永德先生捐赠北京故宫博物院(见下图)器底内书“天顺年”三字。

明天顺 青花波斯纹三足炉

另一件现藏山西省文物商店,炉身里壁与底心分别书有“天顺七年大同马”和“天顺七年大同马氏书”双重款。所书“天字”,酷似成化名器“天字罐”的书法,为天顺青花的明显特征。另有“天顺五年”、“天顺七年”款。

小贴士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九岁,年号正统(1435—1449年)。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三杨”主政。随之,张氏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

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英宗为瓦剌所俘。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1450—1457年)。

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1457—1464年)。

明正统 青花孔雀纹大罐

高40cm,口径20cm,足径18.5cm

广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渐收。通体白釉,上以青花装饰,颈部绘忍冬纹一周;肩部绘缠枝花;腹部通景绘孔雀牡丹纹,4只孔雀嬉戏于牡丹花中,牡丹花朵硕大,枝繁叶茂,周围蝴蝶、蜻蜓、蜜蜂飞舞,近足处饰仰莲纹,足墙处绘一周青花粗弦纹。

此罐造型端庄,青花色泽淡雅,笔法流畅,纹饰采用青花留白手法,使画面具有立体感。

明正统 青花松竹梅纹罐

高33cm,口径17.5cm,足径17.5cm

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以下渐内收,圈足。造型端庄饱满。通体青花装饰。颈饰忍冬纹,肩饰缠枝牡丹纹,腹通景绘月映松竹梅纹,辅以花草、坡地、灵芝等。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素底无釉。无款识。

明正统 青花麒麟翼龙纹盘

高10.7cm,口径52.4cm,足径28.7cm

盘口微撇,浅弧壁,圈足。内外青花装饰。内底绘一麒麟驻足于松柏、山石与蕉叶间,麒麟所占空间很大,几乎占满盘里心。内壁绘四行龙穿行于云海之间。外壁绘缠枝莲纹。素底无釉。无款识。

麒麟,作为古代一种祥瑞动物广泛出现于明代各时期的瓷绘之中,它是古代人们心目中的祥瑞之物,象征着吉祥幸福。而纹饰中麒麟与龙纹组合在一件器物上,在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中却比较少见。

明景泰 青花八宝勾莲大罐

高43cm,口23cm,足24cm

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以下渐收,足外撇。青花装饰,颈部绘梅花锦纹一周, 肩部环绕缠枝牡丹花,腹部通景绘缠枝花托八宝纹,近足处饰莲瓣纹。每层纹饰以青花双线相隔,布局错落有致。足内涩胎,无釉。

明景泰 青花八仙庆寿纹罐

高19cm,口径15.8cm,足径13.8cm

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渐收,近足处外撇,足边斜削,浅宽圈足。通体青花装饰。颈绘菱形锦纹,肩绘云鹤间杂宝纹。腹通景绘八仙庆寿图,老者中有执杖者、下棋者、观棋者、执板者、吹笛者、进香者等。童子有的持物,有的执伞,有的执果盘。人物处于山石、小桥、流水的环境中,并有鹤、鹿、松等相伴,空中为大片灵芝状祥云,图案寓意长寿福禄。近足处绘海水江崖纹。青花色泽浓重偏灰,釉面泛青,并有明显的开片纹。素底无釉。无款识。

明代景泰时期的青花瓷延续正统青花瓷的风格,造型敦厚,釉面青白,青花色泽蓝中泛灰黑。其纹饰布局疏朗,画风缓柔,图案形象概括,繁简得当,但画面整体却略显简洁,空间较大。

明天顺 青花八仙罐

高37.5cm,口径20.5cm,足径21.5cm

直口,短颈,圆肩,瘦胫,圈足外撇。里白釉泛青,外壁以青花为饰,颈部饰锦纹一周,肩部绘折枝花卉,腹部绘八仙人物图。

八仙人物是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器皿上常见的装饰图案,八仙人物常常辅以大片的云纹,多为如意形或灵芝形,使人物具有飘逸之感。此罐虽残缺,但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明天顺 青花荷莲大碗

高13.5cm,口径33.2cm,足径17cm

碗撇口,敛腹,平切浅圈足。胎体略厚,釉面肥润,白釉泛青,青花纹饰,里口沿饰格锦纹边,内底青花双圈内绘荷莲图,青花釉色浅淡。内壁绘有4组折枝牡丹、月季、菊花、山茶纹。外口沿近足处及足墙均绘青花双弦纹,外壁亦绘荷莲图,池塘中水波荡漾,莲花盛开,随风摆动。

此碗形制较大,纹饰繁密,用笔圆浑遒劲,青花色泽浓艳,为天顺时期精美之作。

明天顺 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

高32.5cm,口径5.4cm,足径10.5cm

瓶小口,颈部上收下阔,丰肩,长腹下收。通体青花装饰。肩饰海水纹及海马纹,腹绘携琴访友图,近足处饰海水纹。素底无釉。无款识

此器采用的是进口青花钴料,色泽浓艳,并带有黑色结晶斑。画面运笔自然,采用一笔勾勒,特别是中锋运笔所绘流云与人物有独到之处,显示出较高的绘画水平。

天顺青花瓷器在胎体及造型上也体现出时代特色,一般胎体较成化时期厚重,形体较宣德时高大,此瓶也无例外,风格古朴敦厚

明天顺 青花牡丹盘

高6.9cm,口径33.8cm,足径21.3cm

敞口,浅壁,圈足。青花纹饰,盘心绘山石牡丹纹,内外壁均绘8朵牡丹,足内白釉,无款。此盘胎体厚重,修胎规整,纹饰繁密,青花蓝中泛灰,为一般民窑制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