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快速成长,贵人方能相助

2020-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狗子不花

想到写这个题目,是我开始工作之后,偶尔有机会和一些人谈起我的工作,会有人惊讶于我的工作内容以及成长速度(从本科机械研究生系统设计,转到互联网金融)。也会有人说我“命好”,得遇贵人,能够抱到好的大腿,跟得好的领导,找到不错的工作机会。我亦自知其中有运气成分所在,但是剥离其中幸运的成分,我深夜复盘自己的成长,有一些值得总结的地方来分享,也算是我自己的成长反思。

所谓“怀才不遇”或者“贵人相助”,是我常常能听到的感慨,以前涉世未深,以为怀才不遇是真才实学者的标配,而所谓“贵人相助”必然是关系和钻营。但是,这几年得幸国内外四处跑,有因为各种因缘巧合,各种线上线下的大小V也见过很多,对我自己的成长颇有触动。

是的,不是人人都十项全能,大部分人都是普通年轻人。只是,作为一个“才华有限”的普通青年,如果能够 “贵人相助”,获得更快的成长,确实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但是,这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帮助和欣赏”,想要获得别人帮助,自己本身就要足够给力。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在互联网时代很有用的特质,也是个人快速成长所需要的一些特质,自己能够做到快速成长,便不担心怀才不遇了,才华有限关系,关键是能够有成长的潜力。

那么,如何能够做到“ 有潜力”?我自己有些感受,也不一定对,或者不一定适合你,只是算是我的自我反思。

1.善于学习周围的人的优点,并且表达感谢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学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孔夫子教导了我们上千年的道理,虽然老,但是确实有用。

但是,我深刻地有这点感受还是我出国之后。

那时,我身处一个多样性的环境中,周围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每个人都有明显的背景烙印。这种烙印来自于国家,宗教,教育背景以及成长环境等等。我们学校又是一个走小众的贵族私立学校,学生少,而我又是入学的时候唯一的一个中国人。

所以,在当时来时不同世界的我们自然地建立了非常亲密的伙伴关系,而我也只能逼自己融入这种陌生的集体之中。而当所有人都如此亲近,又与众不同的时候,个人的特质和优缺点便会被明显地放大。于是我正真开始参照周围的人,审视自己,向周围的人学习。

丹尼尔是我见过最传奇励志的人,他来自德国底层,却从石匠逆袭到读了各种世界名校,他身上最明显的特质就是努力,踏实,对自己热爱的事业的追求。我以前是那种很三分钟热度的人,最缺的就是做事情的而坚持,而那时候我们一起整日整日地在实验室泡到凌晨,是他的坚韧实打实地在激励着我。

哈马德是我见过的情商最高的人之一了,但是他最值得我学习的是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他真的是我见过的最会和人打交道的“高情商天才”了,即使是跨文化的人际关系,处理起来也是如鱼得水。但是,和传统的中国文化里说的“圆滑”不同,他是真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感染着周围的人,吸引着大家。我从他身上学到的是在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倾听以及真诚地关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特质。他重新定义了我对“人际关系”的概念,让我抛弃了“人缘好”等于“左右逢源的圆滑”这种落后的观念。

麦斯做事情及其专注,可以身处嘈杂的咖啡馆学外语而不被打扰;而马兹又极其稳重,在任何场合都时刻腰板挺直,极为体面;松本大叔身上有日本人严谨的特点,只要是从他手上出来的报告,就不带有错误的….

和这些人相处,一起组团做项目赶作业,我十分受益于他们的优点,知道和优秀的人共事是多么的舒服,也反思自己的不足。因为怀着“如果自己做得不够好,就会让小伙伴伤心“的压力,自己也会在无形之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和优秀的人一起,成长的过程是迅速而潜移默化的。

但是,默默地向周围的人学习,这只是向周围的人学习的第一步。还有很重要的一步,也是在中国文化中会被忽视的一步,就是,明确地告诉周围的小伙伴他/她的优点,并且表示,你在向他/她学习。

这不是肤浅的恭维和夸赞,这是一种真诚地感谢,这种反馈对你的榜样来说,也是一种自信心的给予,并且也许还能帮助他们发现并强化自己的特质,一起获得成长。

向周围的人学习,并且明确地表达感谢,说:“丹尼尔,你真的是太棒了,你的坚韧和勤劳一直在鼓励着我,谢谢你。“这样一句话,对于彼此,都胜过万千。

2.做一个有弹性的人,能弯下去,也能弹起来

个90后的年轻人,我也作为一时常会被长辈表达一些担心:“你们年轻人啊,切忌好高骛远,不要娇气。“ 我以前对这种叮嘱常常觉得多余,觉得自己好歹也能至少文能提笔算微积分,武能下厨做大菜。

真正对我触动的,还是我在欧洲读书的时候,那时候大家都住的学生公寓,厕所和厨房都是好几个人公用的, 所以我们会安排大家每周轮流打扫厕所和厨房。

讲真的,学生公寓很是破旧,条件不好,由于大家人多混杂,厕所的马桶也往往很脏。

第一次和我一起打扫的是隔壁从帝国理工过来交换的奥斯卡,我清扫厨房,他清扫厕所。然后,我看到奥斯卡,一米八几的大帅哥,会跪在厕所门口,用抹布一点点地擦大家公用的马桶,而我因为厕所异味,平时上个厕所都恨不得快点出来。

奥斯卡跪在地上认真地擦厕所的场景,对我及其触动,那天我清理厨房也特别卖力,但是,我知道我不能做到像他那样跪下来擦马桶,就是我比不过人家的原因。

其实欧洲的学生,玩起来都很疯的,有时候party能通宵,一堆人喝的烂醉如泥,奥斯卡也常常如此。但是,他认真起来又特别认真,擦马桶是这样,对待学业也是这样,而奥斯卡这样并不算个例,那样擦马桶也不止一次。这种在欧洲名校学生中普遍具备的能浪也能学的控制力,是我这种习惯了高压驱动学习环境的人,很缺乏的。

收放自如,这是一种弹性。

而能高能低,又是另外一种弹性。

我记得以前在知乎看过一个回答:“什么叫做真正见过世面?”有个高票答案是:能享受得了最好的,也能承受得了最坏的。

就我最肤浅最直观的感受,至少就是沙发地铺火车站也能睡,五星酒店豪华大床也能睡,一样香甜,一样好梦。体现在做事就是,能跪下来擦马桶,也能站在舞台上路演的时候万众瞩目。

所谓上得台面,荣辱不惊,也能弯得下腰,不嫌事小。做事交友,都是如此。

3.做一个对信息处理保持“机敏又开放“的人

这是我在学自己的专业课程中学到的很重要的一课。在学系统设计的时候,一位来自麦肯锡的资深专家在上crash course的时候,说到:为什么hadoop伟大?因为它足够开放,且容错。而一个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做到开放,是成功的基础。

其实,做人也是如此。一个人要想获得迅速的成长,有效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关键,能够做到开放和包容,也是处理信息以及人际关系的关键。

这种开放体现在,在对信息的输入上要机敏,抓住每个信息的关键点。比如就拿饭局来举例,在饭桌应酬谈话,有时候看似大家在泛泛而谈,水份很多,但是关键信息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透露的。

同时,开放还体现在,对信息的输出上。还是拿饭局举例,在饭局上抓住的关键词,不能就这么听了就过,而且还要在后续继续挖掘,了解,甚至做深入的分析。同时,你获得的信息,至少应该和上司或者前辈多多分享交流,做到有效地输出反馈,不对就改,不懂就问。那么,信息在你这里,就是活的,流动起来的,而不是一潭死水,扔个石头都激不起水花。于是,你的整个人也是活的了,持续不断地成长,也是持续不断地产生价值的。

这是一篇深夜反思之文,我也初出社会,颇有稚嫩,自己也在前行的道路上走着,也许未来也要踩很多的坑。

我做好了以最困难的方式迎接最好的未来的准备,共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