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历史国学与传统文化

《精读三国》之17你读懂了刘备的托孤吗

2018-12-21  本文已影响8人  人世难逢开口笑

 所谓刘备的遗嘱,不过就是指的他临终前的嘱托,《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说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很多人认为刘备的这个嘱托很有深意,对诸葛亮既进行了敲打又给予了提防,因为刘备在托孤于诸葛亮的同时任命尚书令李严为副,其实是用来钳制诸葛亮。

说起这些,未必有些小看刘备了。

诸葛亮生平自比管仲、乐毅,管仲与乐毅,管仲是什么人?春秋时期齐国名相;乐毅,战国时期燕国名相。对于诸葛亮只想做贤相的想法,刘备是知晓的。因此他基本不需要提防诸葛亮会夺他的江山。

刘备称帝后,立即策亮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取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尚书事,假节。这里有一个假节,诸葛亮以丞相尚书事代表了一种官职,但是假节却是一种实在的权力,因为节代表皇帝身份,凡持有节的大臣,就代表皇帝亲临,可行使相应权力。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

另外,诸葛亮与刘备的合作时间里,诸葛亮完全没有表现出篡位的想法,而是始终忠心耿耿辅佐刘备。刘备在临终说诸葛亮可以取代刘禅,这个当然是一种亦真亦假的说法,但是这不是怀疑诸葛亮,而恰恰是刘备对诸葛亮的一种肯定,因为他需要诸葛亮对他的一个承诺。

但是,刘备如果说要诸葛亮给一个承诺,那就显得刘备自己太没有水平了。但是换成这样的一种说法,诸葛亮自然明白了刘备的意思,于是,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至于刘备设李严为副,更不是为了钳制诸葛亮,因为刘备太清楚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可以钳制诸葛亮,刘备之所以设李严为副,不过是为了缓和蜀国当时的内部矛盾而已,因为刘备从来没有静下心来消化自己存在的矛盾。  李严何许人也。李严原是刘璋旧属,也是益州部分的代表人物,刘备取益州采取的是巧取豪夺的方法,使得刘璋不得不将益州拱手相让于刘备,可以说下面很多人不服,也许包括李严在内。因此刘备担心自己一死,益州旧僚中必然就会有人生异心,给他儿子的江山带来严重的隐患,于是他就任命李严为副手,算是安定人心之举,至于以后的事情,他就只能寄希望于诸葛亮了。

从更深层面讲,如果李严最后被诸葛亮排除了,也证明诸葛亮完全有能力征服益州的人心,那么李严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当然诸葛亮不负众望,不仅将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还将内部矛盾消化得无影无踪。公元231年,诸葛亮北伐,李严押运粮草不力被废为平民,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李严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能够起用自己了,郁郁而终。

从后来诸葛亮的言行来看,他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为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刘备九泉之下,也应该快慰,自己没有看错人。只不过诸葛亮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随着一代名臣诸葛亮的谢世,蜀国开始进入衰败期,诸葛亮死后的29年,阿斗再也无心抵抗,做了个乐不思蜀的“阶下囚”。那一刻,刘备也好,诸葛亮也好,中兴汉室的梦想彻底成了泡影。那一刻,阴谋诡计,尔虞我诈也不复存在。  杜甫有诗称赞诸葛亮: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当是中肯的评价。

": "0.9�,����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