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策略大本营:自由,平等,友爱。《人生感悟ABC》

碎片化灵感的三种情况

2023-08-01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茉莉花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什么是碎片化:

“碎片化”,本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碎片化”(Fragmentation)一词,在上世纪80年代常见于“后现代主义”的有关研究文献中,原意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如今,“碎片化”已应用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多个不同领域中。

日常生活中我们主要遇到的碎片化基本上来自观察、体验和交流等。观察指的是看,体验指的是用身体的各种感官与外界人或事物接触获得的对相关刺激的反馈。交流可以是与人的也可以是与物的,可实可虚,可宾可主,相对复杂些,这里不讲。

举一个形象的例子,一个成年人一天的所见所遇其实就像是在一个空间里走马观花,那么他所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碎片(不过是分割的大小不同而已)。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归结于大脑的偷懒或是人脑固有的缺陷,我们的大脑的确不能像摄像机等设备那样把所见的东西一样不拉地存储在大脑里或是存在了大脑里又像哪个硬盘的磁道损坏一样不能全部复原出来。(碎片化也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相关,不过这不是本文的话题)

关于灵感: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灵感实际上就是潜意识对事物的加工和反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实际上只占人脑意识很小的一部分,潜意识就像海平面以下的冰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它负责在我们清醒时接收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信息并加以处理,一部分信息会以梦境的方式反馈到我们的大脑中,另一部分则会在大脑思考的间隙出现。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灵感时常会在梦中或在人们开车、发呆、洗澡时突然出现,因为此时我们的意识不太活跃,潜意识才有机会出现。

灵感有点儿像电脑里的随机存储器很容易把数据弄失那样(有的人情况可能会更糟),无论是离奇的梦境,还是偶尔出现的灵感和创意,它们就像捉摸不定的精灵一样转瞬即逝。如果我们不能立刻将它记录下来,很可能转个身就忘记了。因此,要想把灵感用到写作,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学会捕获、收集和记录灵感,先把它从我们的脑海里通过物理记录把它存留下来,然后收集、整理,这是把它变为故事的第一步。

古人曾讲过一个形象的故事,某甲家里有钱却没有钱串子,某乙则家里只有钱串子而没有钱。所以两人都没法把钱带出门去。记录在便签里的灵感碎片就相当于铜钱,单独来看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如果你不能把它们串联起来,变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想法,这和某甲、某乙的情况没什么区别。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对这些碎片化的灵感做一个简单的分类,然后有针对性地把它们补充完整。一般而言,除去一些无意义的对话和名字,碎片化的灵感往往有以下三种情况。

有头无尾型:

例如,一个男人在新婚之夜离奇地死去了,警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他的鼻腔里有一种昆虫的体脂。与此同时,死者远在另一个城市的朋友,以同样的方式死在了和女友的蜜月旅行中……

有尾无头型:

例如,美国投资界突然出现了一个华裔年轻人,宣称自己投资的基因编辑项目大获成功,可以对人类的基因进行编辑,并且在伯克利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新闻发布会,但在演示的过程中,他突然七窍流血倒地,现场的牧师说他遭到了上帝的反击。

没头没尾型:

“为什么总是约在这个楼顶见面?”陆雨菲裹紧身上的风衣领子,仰头问道。

林周踩在45层的大厦边缘,像只鸟儿一样张开了双手,“可能是被踩在脚下太久了,总想在高处俯瞰城市。”

“快下来,危险!”陆雨菲皱着眉头,知道他另有所指。

林周转过身,苍白的脸上露出了凄惨的笑容:“危险?我的人生一路走来,什么时候安全过?”

声明:三种情况示例来源于网络,有侵必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