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学习方法】
如果塔勒布能够穿越到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出现在苏格拉底审判的现场,塔勒布绝对会赞成雅典人民对苏格拉底的判决结果——死刑。当苏格拉底在法院门口等待审判时,发现门口还站着另外一个人。于是苏格拉底就上前与其谈论,很显然他并没有将这次审判放在心上,当然这次审判结果就是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与苏格拉底进行交谈的人是一个名叫欧弗蒂罗的宗教专家,他即将以故意杀人罪控告其父亲。很显然,他的行为引起了苏格拉底的好奇心。在交谈中苏格拉底知道了欧佛蒂罗做这件事的原因——出于对宗教孝顺。对此苏格拉底利用其娴熟的辩论技巧,通过层层抽丝剥茧,向人们证明他们的思考是多么的缺乏逻辑,以及他们多么需要哲学帮他们理清思路。
其实苏格拉底的技巧很简单,就是问欧佛蒂罗什么才是“孝顺”,即“孝顺”的定义。对此,欧佛蒂罗并不能给出一个让苏格拉底满意的答案。于是,苏格拉底就对其进行批判:你都不能对“孝顺”进行明确的定义,你怎么能保证你的行为是按照其进行的。如果塔勒布在场,他无疑会对此嗤之以鼻。他会反问苏格拉底: 难道我们进行的每一个行为,其背后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吗?那如果这样,那么对于走路这件事,小孩肯定没有清晰的概念,但为什么他们不仅会走路,还会奔跑。
对于哲学家的那一套理念,塔勒布更多的是不屑。哲学家孜孜不倦地追求对世界的理解,希望能够创造一整套思想去解释一切。然而,真实的世界里,很多事情根本无法定义。即便你知道鸟儿飞行的所有理论,难道你能教会一只鸟儿飞行?
试错才是认识世界最有效的方法,也许试错得来的经验并不完美,甚至局限很大,但它很真实。
它可以真正的指导我们的行为。
当我们在学习一个新的技能时,我们总希望有一本书能够囊括该技能的所有知识。于是,几乎无一例外市面上出现了众多的《×××从入门到高手》。但是,当我们满怀希望的将其买回家进行学习时,最终获得的确实《×××从入门到放弃》。这一套学习方法,是我们从小到大掌握的唯一学习途径,因为学校只会这种方法。
蒙在鼓里的我们,一直不知道这种学习方法其实是最低效的,因为它在无时无刻的打击着我们的自信,最后我们无一例外放弃了。其实还有一种方法,你可以称之为“拼图法”,即当我们准备学习一个新知识时,直接用这个去解决一个问题。如果自己无法解决,那么不管是请教他人指导,还是百分百的模仿他人操作,总之就是要将它用起来。我们不需要理解他背后的原理,我们只需要依葫芦画瓢即可。
当我们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时,我们会发现拼图的面积越来越大,不经意间我们就完成了拼图。
当看到别人拿着一本《×××从入门到高手》学习时,我总是会祝他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