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岁,柔软而硬气
本文参加#未完待续,就要表白#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昨天,像往常一样醒来,收到一些祝福,依旧那些人,原来在的都还在。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起在外边吃了饭,简单庆祝了生日,讲到同校时的老梗,大笑。午后阳光撒了一地,轧着马路,说着有趣而又各异的生活近况。
以前,不习惯过生日。不觉得生日有何不同,对仪式感更没那么敏感,适应了每个稀松的日常,也便有些抗拒这个日子。总觉得没什么特别的,不过是这一天被赋予了某种涵义,但,若什么也不做,心中不免有些愧疚,愧疚于浪费了这一天独特的存在,失去了本该调图的活泼生动。
后来习惯性的收到闺密订做的蛋糕,点上蜡烛,许上愿望,吃碗面条。忙碌又亲密的一起分享。仪式的过这一天,繁琐而又折腾。
外人看来,你好矫情。
晚上躺在床上,耳机里传来几句歌词“又过了多少不起眼的日子,又过了多少食之无味的晚餐,而寂寞的冬天仍下着雨,夜晚的城市也依旧孤单”。
我开始明白,偶尔的矫情是对日常的盛情款待。在被自己赋予的某个意义下,寻找仪式感。
只是因为,我不希望,今天跟昨天是一样的,早上跟晚上是一样的,爱不爱人,被不被爱都是一样的。一个仪式感很重的人,重视所有纪念日,重视节日,重视生日的第一句祝福,重视圣诞的红色包裹,跨年的第一通电话。一个人的仪式感,显示了他对于生活质感,对于那个人的重视度。
每年这天的日子相同,却又意义不同。总有一些原来模棱两可的事物,让你笃信或放弃。这样看来生日就成为一个个成长的节点,一句两句的逗号。
二十岁,二十一岁,还有下个这一天,余生那么长,我们也越来越从容不慌张,对美好和幸福有创造和相信的力量,不怕麻烦和折腾,因为满屏阳光的胶原蛋白下,我们都值得将生活打理更好。
二十二岁时,不再有多大的愿望和祈祷,过了喊着口号的年纪,就要学着直接抵达。代价,也不再是不计一切后果的激进,而是平铺在了生活的前缀。你想要的,就要用代价去取得。
成长到一定阶段,逐渐开始明白无常的厚重,它如同一条分水岭,将混沌的日常劈开一道光,边记录无法回头的过去,一边面对车轨极速行驶。
开始懂的,你要知道总有人变得越来越好,也要允许有人还不够那么好。
越长大越孤单,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朋友没有爱人,而是我们更在乎一场磁场匹配的交往,而不仅仅只是从前那份躯体上的靠近定义。
当我们开始各自处于很多个不同的世界层面,我们后来的人生经历,格局视野,早就决定了各自不再属于同一种人生。
于过去,于未来,坦诚以待,尽力而为就好,学会释怀不枉一种处事哲学。很喜欢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里的那句台词:回忆本来是非常美好的,只要你能让过去的成为过去。
尊重内心,会越来越强大。
看《明朝》时,我记得在写朱元璋的几次重大转变时,其中一句写道:如果说,在出来讨饭前,他还是一个不知所措的少年,在他经过三年漂泊的生活回到皇觉寺时,他已经是一个有自信战胜一切的人。
后来看很多的武侠小说跟电视剧,男主角总是需要被设定为出身卑微贫寒,父母双亡,被杀父仇人嚣张跋扈欺负。就在自己想要跳崖自尽之时,突然遇上恩人相救或者得道高人指点,于是刻苦训练,终有一天成就神功,拯救武林于危难之中。
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要把一个人描述的如此悲惨,才配得上他后来的成就。后来我才接受,如果他不曾经历过深陷谷底的人生,他是无法体验到真正的悲痛、孤独、跟煎熬,他也无法在后来配得上自己所拥有的这份所谓拯救苍生的能力,以及魄力。
这个意义,后来被我理解成为一个词语,向死而生。
苦难一定有之所匹配,便是成长。年纪轻轻,不畏惧不逃避。经历过无助便懂得,我们不是没有软肋,只是我们已经配得上将其炼做一身铠甲。这样看来成长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我们都值得越来越好。
以前,我一直觉得活着,要不断去获得,将其装进口袋。用之作为未来的筹码。增厚外在的标签和身份,从而才能变得心安和稳定。
二十二岁的时间告诉我,拥有的意义随着阅历增长,而逐渐转轻。相较而言,成长不再是一味拥有,而是一种可以拒绝的权利。知道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很难,但要知道自己不做什么样的人才最重要。
二十多岁的年纪,拉紧生活的索道,拥有柔软而硬气的身心,具备良好的的抗压和愈合力,分担肩上的重物,找到合适的摆放角度,把生活展开,尝试从容不迫。只因能享受得起最好的,也能承担得起最坏的。
许下赤诚,望心心相依相惜的人,每天好好的。好好跌倒,好好成长,好好经历,好好感恩。
二十二岁的故事,匆匆结尾,剩下的,留作二十三岁来解答。(Jan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