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组

我有一本“创造时间”的秘籍,你想学吗?

2019-08-25  本文已影响21人  花小嘘

      “我要是有更多的时间就好了。这样我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以上的感叹我相信每个人都曾经发出过,如果我们能有更多的时间,我们就可能变得比现在更优秀,对自己的人生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创造时间,这可能是每一个人的梦想,但是时间是公平的,它不可能被创造,也不会为任何人停留。时间就是金钱表达了人们对于时间的渴望,可讽刺的是我们却无法通过金钱去购买时间。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我是标题党,既然时间不可能被创造,你和我扯什么创造时间的牛宝宝。可我想说的是,时间虽然是不可能被创造的,但时间也是可以被“创造”的。这个创造的对象不是时间,而是我们自己。就像上周那本书里李笑来老师提到的——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能管理的只有我们自己。换句话来说,如果我们提高效率,用1个小时干了曾经3个小时才能干完的工作,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说我们“创造”了2个小时的时间呢?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1.每天写作,一年出3本书 2.每天更新3-4个平台的网络文章 3.每个月去医院坐诊6次 4.每月读书20本以上,并发表书评 5.每月举办2-3次研讨会、演讲。你可能会认为只要肯加班加点、通宵熬夜,以上这些事情还是有人可以做到的。但是如果我和你说这个人在做了上述事情的同时,每天可以保证7个小时以上的睡眠,你是否相信呢?

        相信你也猜到了,我说的这个人,就是我这周要推荐的书《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的作者桦泽紫苑先生。他不仅可以保证自己的睡眠时间,并且同时还做到了:1.每周锻炼4-5次,看两场电影  2.每个月至少有15个晚上参加聚餐、派对等 3.每年品尝100种以上的威士忌 4.每年去海外了旅行的时间都在30天以上。在同样的24小时里,他完成了相当于4个人的工作量,并且还可以有自由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难道不是“创造”了时间吗?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泽紫苑先生管理时间的方法——神之时间管理术

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

一、一天时间的分配

        在说到时间分配之前,需要大家先了解一个概念——专注力,接下来的所有方法都是围绕着专注力这个知识点展开的。人在专注的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效率是非常高的,然而我们的精力都是有限度的,所以应该在何时,把专注力用在何处,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关键。

        人的大脑活跃程度在一天当中是有所波动的。想要提高效率,首先我们要掌握大脑的工作规律:

        1.每天上午,尤其是早起的3个小时内(6-9点)是大脑的黄金时间,可以说早上的时间是晚上的数倍。此时应该安排需要专注力最高的工作(如创作,写作,阅读等),不建议收发邮件,接打电话,安排会议等。

        2.到了中午,由于一上午的工作,专注力会有所降低。此时需要休息一下,在此我建议有条件的朋友们尽量外出吃午餐,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专注力的恢复,而阳光会促进血清素(一种控制睡眠和清醒的神经递质,血清素的增加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活力,反之则会心情郁闷,甚至患上抑郁症)的分泌。有节奏的咀嚼也具有促进头脑清醒地作用。午饭后,我们可以小睡一会,但是一定要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短时间的午睡会使工作效率提高,而超过一小时的话则会对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影响晚上的睡眠。

        3.下午2点至4点是人精力的低谷时段,此时不建议做一些需要高度专注力的工作,可以将一些对专注力要求不高的工作安排在下午穿插进行, 如收发邮件,开会,整理资料等。如果感到极度疲倦,可以尝试运动几分钟(如深蹲、爬楼梯等适合在办公区域做的运动)、更换新的工作环境(比如去没有人的会议室)、小睡一会(5分钟左右的小睡可以有效地缓解疲劳)。千万不要玩手机,这会加重你疲劳感。

        4.4点后,专注力会有所回升,此时是下午工作的小高潮。在此时我们可以为自己做一个激励措施:为自己限制下班时间。有了明确的下班时间后就会提高专注力和效率,反之则会产生“反正下班做不完我还能加班”的想法;下班后安排一项活动。比如买一张下班后的电影票,或者约朋友去吃饭。如果工作做不完,票就会作废或者就会失约,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提高你的专注力,加快效率。

        5.下班后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因为在此时我们可以获得第二个大脑黄金时间,获得的方法就是去运动在做了一个小时的有氧运动后,头脑会变得非常清醒,效果不亚于早上的黄金时间。但是一定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如果强度过高不仅不会头脑清醒,反而会因为血糖降低产生困倦感。另外一点就是在睡前3个小时不要做剧烈的运动,如果神经过于兴奋无法在你入睡时平复,那么睡眠不足就会导致你损失第二天的黄金时间。

      有一项进行了8年的科学调查显示,每天运动15分钟的人比不运动的人死亡率低14%,平均寿命也会比一般人长1002天。也就是说坚持8年每天运动15分钟,可以多活3年,而这3年的时间就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二、15·45·90法则

        在了解了运用专注力的好处和分配方法之后,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专注力的工作规律。也就是15·45·90法则。灵活的运用这个法则,会让你在每个阶段的效率更进一步。

      1.15分钟,是一个人高度集中专注力的极限,在20分钟后注意力就会下降并且反应迟钝,这就是20分钟效应。所以我们在做一项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而持续时间不长的工作时,需要以15分钟作为一个单位时间。

      2.45分钟左右是学生专注力的持续极限,学生上课的时间就是45分钟。在工作时最好每隔40-50分钟就休息一下。

      3.90分钟是成年人专注力持续时间的极限。如果能以45分钟为一个小结,中间短暂休息效果会更好。

      4. 我们体内有一个生物钟,人的清醒度会以90分钟为一个周期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人比较清醒的90分钟和产生倦意的20分钟会交替形成一个循环

        按照前面所说的,人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可以分为15分钟,45分钟,90分三个单位时间。这种规律就称为15·45·90法则。掌握了这个法则,我们就可以把工作区别对待。每项工作都需要用到专注力的两个方面——专注力的深度和持续的时间。比如写作就是一个高度专注较长时间的工作,需要45分钟甚至90分钟去工作之后再休息。而在电脑上处理各类文件或者阅读则不可能持续这么长时间的专注力,就可以工作15分钟或半小时,短暂休息一会后再继续。也就是说这三个单位时间可以因为工作的不同而组合成不同的时间块:15分钟;15+15=30分钟;15*3=45分钟;45*2=90分钟;90分钟。而到了90分钟以后就会到达一个生理上的困倦期,此时就需要休息一会儿等待新一轮的专注力刷新。

15·45·90法则

      由于每个人生理周期的不同,清醒期也会是90±20分钟不等。主动地找到自己的专注周期并配合运用法则,才能达到更好的,更高效的工作和休息。

      最后,再次强调一遍: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而真正使人产生差距的是对时间的利用率。在同样的时间里你比别人的效率高了多少,就是你比别人多“创造”了多少时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