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有趣的城外

2020-07-08  本文已影响0人  巖枀

《红拂夜奔》读后感

不知道欧老师最近是否读完了这本《红拂夜奔》。我是三天前读完了这本书的,虽然觉得这本书和上本书的风格大体类似,有点想读不下去的感觉。但是,我还是想把它读完,以至于想把下一本,《寻找无双》也读完。

这本书相比上一本书篇幅要短一些。读起来,还是没有什么难度。大体上保持了王小波的写作风格。情节设计上还是比较简单,但是在简单的情节中,作者借用一些人物荒诞行为的寓意以及反复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有趣的灵魂与生活寻找,有很多地方让人会心一笑,心理明白王小波的意思,呵呵,就这样。

对于文中的关于长安城的描写,我常常想到卡夫卡对于城堡的描写。将两者联系起来或许很好玩,王小波本来受卡夫卡影响就很深,所以这样想一定更有趣。我们可以把长安城

理解为一种思想的固化。李靖作为卫国公,在这一个强制的虚空中,不断排解着自己。李靖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有着荒诞的各类怪异的活动,其实是想对专制思想有所消解。李卫公和红拂做爱,是一种压抑和空虚的体现。

王小波作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对于专制思想对人灵魂的统治有着深刻的认识。但他只是在语言上和心理上的自我消解,并无力去改变什么,或者说也无法改变什么,不想改变什么。

专制的思想对于人是一种异化的表现一种使人精神固化。在行为方式上,尤其是在性的方面的荒诞上,作者想通过性赖折射出现实的荒诞。

王小波一再批评知识分子的文化独立精神的丧失,这些人人都不是真正的人,他们往往从欲望的禁锢到走向另一个极端,是现代人精神的畸形。

王小波倡导的是独立自由的精神,在文中所表现出来蓬勃的生命力,一种游侠的精神,是值得人们深刻体味的。

王小波说过,对于做的事有两个条件,首先是无害于周围,第二是要有趣。

有趣的灵魂确实是难以找得见。王小波描写红拂、虬髯公各种怪异语音与行为,但是他并不想表现这种神鬼的怪异,因为这种神鬼只是一个模具。

人物中,老与少男女奇奇怪怪的关系混杂在一起,这其实是想表现我们周围人与人之间生命的危险性。

王小波用他尖锐的笔,讽刺了专制的思想,专制的制度,以及虚伪的善。就连拾金不昧,在作者看来,也要摘出其中虚伪的成分。

作家需要想入非非,但是,不让人想入非非的又是那些有专制思想的人。有的专制思想,在一些人看来不一定坏事,就像发一些福利,但是这些福利,不管你需要不需要,就是发下去,这就是专制。专制的另一个层面是虚伪,虚伪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虚伪让人远离危险。但是虚伪就是无趣。

对专制的领导,王小波有深刻的认识与无情的批评。他向往自由,鄙视循规蹈矩和无趣。只要不过于刺激别人打扰别人,就可以找寻自己的乐趣。

在他看来,所谓自由是和人的地位和物质无关,重要的是关乎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我要到哪里去。所谓自由就是在混沌中寻找安定,从而知足常乐。

王晓波认为,乖的定义就是听到更多的信息,再加上自己的感叹,然后把它放置一边去做爱。王小波向往一种自立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有乐趣的,趣味的生活。即使到了老年,自己也是坐在椅子里,阳光照着窗户,这样的情形。

这样的生活是有趣的,是否就很轻松呢?

在他看来,一些成年人,往往并不想负责任,就认为自己很老或者很小。以此来逃避自己的责任。即使去自杀。也会留下思考,也会让人们认为自己有美好的今生今世。这就无趣了。

思维的乐趣在于年轻时,无论怎样都能提问都可以,而等到你真的成年,可以问了,却发现索然无味。这是趣味的变酸。

王小波对于真实的生命,比如艺术和生活和爱情,始终有着执着的追寻,在荒诞的笔墨中,他在追寻着真趣味。相反,大部分的中国人却没有这个兴趣和本领。没有自由的生命,是一头猪或者干脆死掉。

红拂只想把自己过得更好一点,即使去自杀,那么去执着的去追求自己生命的终点,即使自己迈入虚无的世界,这也是他的一种梦想,而很多人却无法找寻到这种梦想。

红拂认为死是最大的情人,所以在面临死的时候,并不慌乱而感到脸上发红,这是一种对自由的,真正的追寻。不想死的人怕很快的事,想死的人他慢慢的死。墨一样的黑暗的世界中,这样的死亡是无性的、无趣的、无没有智力的,这却是另外的一种可怕。

作者大量的性的场景,一点也没有色情的成分,其实是表现的是一种力一种趣味,一种生活的张力。他追寻的是一种生活中的天真,纯然和自然。

文中的王二做的是一些没有什么结果,没有什么趣味的事,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这样的知识分子的生活本没有什么指望,他们的生活也是无法改变。文中人物周围在这样的一种气氛中生活。他们的生活虽然有对未来的渴望,内心有对有趣生活的期望,但却假装无趣,因为周围的人都是这个样子,他们相信生活是那样的无趣,所以有一些人真的是强忍着一种绝望活在这个世界上。

所以思维的乐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乐趣。送给有趣的小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