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游子寻春半出城

2019-04-05  本文已影响0人  李课课

游子寻春半出城

家乡的这座桥叫北大桥。

因为是曾经在城区的最北面。

过了北大桥,也就是出了城区了。

于是,它是一个地标一样的建筑。

据说,这里每天早上也是一个青菜交易场,周围乡村,一大早就有人把菜运到这里来,然后批发给菜场的商贩,商贩再带到菜场去卖。

它就像一个枢纽。

当然我从来没这么大早起来过去看看那种盛况。

小学的时候每次春游,都是排着队伍举着旗子,过了这座桥,就往田野去,往山上去。

宋代吴惟信,写过一首诗: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那个时候,各个学校都组织学生出去春游的时候,真的有游子寻春半出城的感觉。

可是,现在城市越来越大,大到已经很难有“出城”和“入城”的感觉了。

也很难再有一个地标性的建筑,让人觉得这就是出城或者是入城。

田野,山景,也变得不那么纯粹。

城市不光在变大,还在变高。

高到已经无法让我们纵目远望。

欧阳修的《玉楼春》:

雪云乍变春云簇,

渐觉年华堪纵目。(还有一个版本说是送目,意思一样)

欧阳修写春天来了,四周的影色可以去“纵目”了,可以放眼看去了。

小时候,还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可以“纵目”,看到远处的山,而现在密密地盖了太多的楼,纵目,也看不太远了,空间全被覆盖了。

小学的时候站在教学楼上,就可以远远的看到东边的青山。

于是那远远的青山,就变成了很多我们读的很多童话故事中的“取景地”。

罗大佑唱的《童年》中的歌词: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

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

我们现在看不到远处的山了。

多么希望家乡的建设,不要再往北面和东面摊开,覆盖掉所有的山野。要留一点“飞白”,留一点山野。可以更好的去寻找春天,也可以更好的去“纵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