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缉令能抓到人?官兵:我给你念一下这段话,想跑比登天都难
我们经常在古装影视题材中看到,当官兵往墙上贴告示时,很多百姓立刻围着官府的告示议论纷纷,热闹非凡,而逃犯就在不远处偷偷观望,异常紧张。看到告示上的画像,那顶多也就是个人脸轮廓,就是把逃犯亲娘老子喊来,恐怕也认不出吧!更何况稍微乔装打扮一下,官府就靠这个捉拿逃犯简直比登天都难吧?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人?官兵:我给你念一下这段话,想跑比登天都难海捕文书,是中国古代官府通令各地衙门抓捕逃犯的公文,跟现在的通缉令一样,简称“海捕”,捕快凭借海捕文书来通缉抓人,上面除了写有逃犯的姓名、年龄、籍贯外,往往还配有逃犯的画像,即“画影图形”以便官民辨识和缉拿。
其实在古代不是靠画像来抓捕逃犯的,主要是几种方式: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人?官兵:我给你念一下这段话,想跑比登天都难首先,身份证件制度。就是类似于现在的身份证,这种身份证明制度在中国古代名字各有不同,最早出现的是商鞅变法时期的“照身贴”,历朝历代都逐步完善,后来包括僧侣也有专门的身份证“度牒”,出门在外时有专门的“路引”。古代社会还有盘查制度和宵禁一说,没有合法的身份证明就无法住宿,被人稍加盘查,很容易就会露陷,而商鞅恰恰因没带这种身份证件而被拒绝住店、出关,弄得寸步难行,无奈只得返回封地,最终车裂而亡。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人?官兵:我给你念一下这段话,想跑比登天都难其次,保甲连坐制度。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长期延续的一种社会统治手段,最本质特征是以“户”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实质就是连坐制度,一家有罪,九家举发,若不举发,十家连带坐罪。所以在人口流动非常有限的古代,本来就是熟人社会,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一见到口音奇怪的陌生人,自然就会有人上来询问,只要说不清来由,都会被直接扭送报官的。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人?官兵:我给你念一下这段话,想跑比登天都难最后,巨额悬赏制度。我一直认为这才是最重要,有钱能使鬼推磨,更何况平头老百姓。如果大家细看海捕文书上都会写着一句话,上面清楚写明赏金几百两白银,多的时候千两、万两也有,童叟无欺,政府信用担保。试想一下,在古代几十两银子可够一户普通百姓一年开销啊,明朝时期的一品官不算各种补贴,一年到手的俸禄也就几百两而已。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人?官兵:我给你念一下这段话,想跑比登天都难于是乎,那些逃犯在朝阳群众眼中,俨然成了会奔跑的百宝箱,如果能侥幸成功举报一名逃犯,那简直是祖坟冒青烟、八辈子修来横福,比中巨额彩票还要激动人心!每逢见到官兵贴悬赏告示,便蜂拥而上,问东问西,毕竟古代识字率很低,他们就是关心赏金多少?碰到可疑人等,谁还管他是不是逃犯,先举报收押再说,万一中奖呢,跑了可就冤死了!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人?官兵:我给你念一下这段话,想跑比登天都难另外“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古代也催生很多以此为职业的线人,有点儿像西方的“赏金猎人”,他们持有政府配给的腰牌和文书,专门四处寻觅逃犯。当然,巨额悬赏,也导致很多冤假错案发生,在古代屈打成招,草菅人命的官司也很多!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人?官兵:我给你念一下这段话,想跑比登天都难怪不得古人犯了事,匿名逃窜的很少,反而选择铤而走险,落草为寇,占山为王,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赏金的驱使下,人民的热情和力量是无穷的,你能跑到哪里去?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人?官兵:我给你念一下这段话,想跑比登天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