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南京城市故事江苏省

中山陵雕像鲜为人知的秘密

2018-08-24  本文已影响11人  岁惜

(一)雕像的两套穿越版服饰

      南京中山陵内有两座孙中山雕像,祭堂内一大理石坐像,孙中山先生身着长袍马褂,端坐椅上,膝上是摊开的书卷,凝视着前方,供后人瞻仰、祭奠以及进行各类纪念活动。墓室内一汉白玉卧像,是因为孙中山生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可当孙中山逝世时由于一些原由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从而棺材上安放卧像,以完成孙中山遗愿。而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发现,祭堂里的这座大理石坐像,孙中山穿的是长袍马褂,而墓室里的那座汉白玉卧像,孙中山穿的却是中山装。

        长袍马褂是满清传统服饰,孙中山是从清朝走出来的,所以日常生活中孙中山是常常穿长袍马褂的,而中山装,可以说是孙中山自己设计出的服装,且广为流传,至今很多领导人在正式场合还有着中山装的习惯。     

(二)中山装是谁设计的

        中山装起源有几个版本,有资料称,中山装原由当时的军装改制而成的。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时,有一次,他将一套已经穿过的陆军制服拿到著名的亨利服装店请裁缝改成“便服”,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装”,更非“西装”,店员便为之起名为中山装。由于孙中山先生在海内外声望很高,这种服式便不胫而起,迅速流传全国。

        另一说为粤版。说是孙中山1923年任广东大元帅时,以当时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为基样设计,在筹组越南兴中会时即追随他的老裁缝黄隆生的协助下制成的。是将当时的“企领文装”上衣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孙中山先生说,他这样改革衣袋,为的是要让衣袋放得进书本、笔记本等学习和工作的必需品,衣袋上再加上软盖,袋内的物品就不易丢失。孙中山先生设计的裤子是:前面开缝,用暗纽;左右各一大暗袋,前面一小暗袋(表袋);右后臀部挖一暗袋,用软盖。这样的裤子穿着方便,也很适用携带随身必需品。

        再有一个版本是中山装源于日本学生装。孙中山在日本多年,喜欢穿日本学生装。故1926年11月,《良友》画报出《孙中山先生纪念特刊》时,刊登的孙中山照片的介绍就径说:“先生喜服学生装,今人咸称为中山装。”

      哪一种说法你更觉得靠谱呢?

(三)古今服饰为何同处一室

        那么孙中山自己喜爱甚至说是自己设计的服装为什么没用在坐像上?况且孙中山去逝时已是中华民国十四年,为何还用穿满清的长袍马褂用来供人瞻仰呢?

        对此,比较温合的一个说法是,设计雕像的法国雕塑家——保罗·朗特斯基说:这尊坐像将被放到宫殿式的大殿里,所以要设计一个方座,会显得很庄严;而孙先生是中国人,长袍马褂是中国的传统服装,所以这尊坐像就采用了长袍马褂的着装。对于这个说法我们不置可否,而我们更愿意想信另一个故事。

        1928年葬事筹备处在一次会议上,对坐像中的孙中山应该穿什么服装这个问题,分成了两派。胡汉民、蒋介石认为孙中山是从清朝过来的,应该穿传统的长袍马褂。宋庆龄、何香凝极力反对,说,“你们搞的是复古主义,中山先生最喜欢穿的是中山装,坐像也应该是中山装。”主持会议的是林森,他顿时很为难。为了照顾两方观点,他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坐像身着长袍马褂,卧像着中山装。

        而对于这个说法,我们隐约也可以找到一个佐证的故事。1981年,全国政协常委吴茂荪曾回忆说宋庆龄在全国解放初期委托我办三件事:一、为香山碧云寺的孙中山纪念馆题词;二、为孙先生选一标准像,也就是着中山装的那张,她很满意;三、将南京中山陵孙中山先生祭堂内的雕塑换一个,坐像着长袍马褂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复古主义者所主张的,应改成着中山装的,因为孙先生平素喜欢穿中山装。”吴茂荪又说,前两个愿望,我都帮她完成了,可是唯独最后一个,没有实现。而据说当年吴茂荪找到了周总理,向他说明了宋庆龄的意愿,周总理说,国家经济还不富裕,暂时不要搞了。于是,直到现在,祭堂中央还是保罗·郎特斯基的这座雕像。

(四)雕像也是有草稿的

      伟人的故事总是另世人着迷。关于孙中山坐像还有一个需要了解的是,中山陵孙中山坐像有个铜制“小样”,全高六十厘米,由保罗·郎特斯基于一九三0年雕琢而成。“小样”的侧面基座刻有作者姓名及创作日期。当年经送审通过后,依照该小样制成的正式中山陵孙中山坐像,而铜制小像几经流转,现存于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内。目前中山陵祭堂的全身坐像,膝上放着一本展开的文卷,但文卷究竟为何空白没有内容,多年来不得人知,而今通过“小样”可以发现,原创作品中所铺开的长卷上还有“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八个竖排繁体字。据专家考证,由于整个雕刻过程是在法国完成,对于法国雕塑家来说,八个汉字的辨识出现了一些阻碍,最终这八个字没能刻在正式坐像的长卷上。

        中山陵究竟还有多少故事?南京还有多少故事?需要你我用心去挖掘,去解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