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人格

2024-01-30  本文已影响0人  回造重炉

人格这个东西说来很奇怪,没人知道它如何形成。就连心理学家也无法很好的解释。

分析往往会变得抽象和模凌两可。

后来我才发现心理学家的话一点都不靠谱,因为人的性格怎么可能随一个人所想的那样去改变呢?

假若我现在想要一个外向型的人格,难道我就能具有它吗?

外向型的人,俗称社牛,就是特别喜欢与人交流,了解人们心中喜怒哀乐。

来根据各种方法判断最合适的交流方法,寻找谈话的切入点。

爱笑的人是否经常悲伤我完全不知晓。

但我只知道,我特别不喜欢笑,也无法很喜欢与人交流。

毕竟交流就会产生分歧,有分歧就会产生更大的分歧,从而创造巨大的矛盾。

因为这涉及到人的难言之隐,和某些本不该见人的一些事,能够令人印象深刻又往往伴随着深深的仇恨。

因此,交流容易导致仇恨,这也是比较平常的事了。

尽管出生时候相同,但是人们成长起来却是完全不同的人。

甚至可以说天差地别。所以说,人格真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

它在情感上就区分了我们每一个人,进行了多种层次的划分。

仿佛某种隔离一般,社会️也因此而产生了无数种的层次。

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

至少让我们打心眼里认可,自己的行为具有合理性,不管怎么样,总归是正当的。

所以人们会形成人格依靠,以至于很难扭转它来适应新的环境。

偏见也因此形成,所以人们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这句话也没错。

但是,我认为,人格真的是一种自私的产物。

如果没有这种自私,人是否能理解彼此的情感、想法以及思维呢?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哪怕是人没有自己的人格,也无法去理解别人的人格。

所以自私的人格,给予了理解的可能性。

总感觉这是很有趣的事情。

维持它,还是说改变它以迎合环境,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都具有完全不同的人格,是因为角度、立场、阶层和认知的差异。

都应该被尊重,而不应该被排斥。

否则就像申公豹那样,注定会成为反派,而正派哪吒也会在人们心中成为反派。

才有了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很有道理,之前看的时候,总觉得有点枯燥。

现在看来,这部电影其实非常有深度,只是当初没看懂而已。

现在之所以能看懂,是因为发现自己就是反派,天然的反派。

是否有点意思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