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不足两周!家长不管多忙,一定要看看这篇文章!
期中考试即将开始,相比孩子的紧张程度来说,父母的焦虑反而更重:学了半学期了,孩子期中考得不好怎么办?
其实,考试的结果早就在平时注定了,但是考试时的心态很大部分也会决定最后的成绩!
复习最容易跳的“坑”,家长帮孩子这样避免
复习是考试前的重要一环,有时候看着孩子复习时出现一些问题,家长跟着干着急却也束手无策。孩子在期中复习阶段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家长怎么帮助孩子复习才最有效率呢?
1、复习没有计划,缺乏针对性
这就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想考好,但是没有明确的计划和准备,那基本是不行的,根本没办法和那些有计划有准备的同学比。这就需要家长根据在校情况帮助孩子完善复习计划。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计划,另外最好能和老师保持沟通,随时发现新问题,改善计划。并且要打印张贴,监督孩子严格执行。
2、不重视基础题目,“地基”不牢固
基础题是考试中拿分的关键,基础题虽然分值低但是简单更容易拿到分,不要贪图高分,顾此失彼。60分就不难。另外要帮助孩子记牢基础题的方式方法。遇到题目能够迅速识别基础题并且能快速完成给中级题和难题留下更多时间。
3、不重视错题,在同样的问题上“栽跟头”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容易在同样的问题上犯错误,有的题目期中考试才做错,类似的题目在期末考试还是会丢分。为什么孩子会频繁出现这种情况?很大原因是因为孩子不重视错题本,没有有效利用错题本。
因此,在期中复习中,家长一定要敦促孩子一定要拿出一定的时间重新去温习错题集。如果再次做错,那就要仔细分析自己为什么会做错。了解了自己犯错的类型,再对症下药,请教同学或老师,及时进行修改和纠正。
4、复习期间光学习不"演习",心理素质差
很多孩子也按计划努力复习了,但越临近考试越紧张,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最后导致考试的时候发挥失常,遗憾不已。其实考试,并不仅仅是对知识掌握的考验,更是对心理素质和考试策略的考验。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经常进行演习考试。每一次都是锻炼,对孩子的考试心理、做题技巧会有很大提升。
5、复习时间安排不够科学合理
合理的复习时间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直在高强度的复习之下,孩子的精神压力大,有可能会导致精神的不集中,长时间看书,对书本产生厌烦心理,反而事倍功半。更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失眠这样的状况,更加影响考场上的发挥。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可以让孩子停下来到户外运动运动,这样又能锻炼身体还能够让大脑放松。还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补充营养的水果,劳逸结合下大脑才能更好地运转。
只有避开了期末复习的“坑”,孩子才能提高复习效率,达到效果。家长和孩子默契配合才能考出好成绩!
期中考试前,家长和孩子配合得越好,孩子成绩也就越好。
1、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有些孩子喜欢一边玩一边做作业,为了帮助他们改掉这个坏习惯,家长应该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在孩子努力学习的时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儿看电视。
如果孩子在看书,家长们也不妨拿起报纸和书本与孩子一起充充电,如此可以创造出一种热爱学习的家庭氛围。
2、不指责、不抱怨
就算老师留的家庭作业确实过多,家长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儿抱怨老师的不妥,而是应该强调家庭作业的正面意义,以免刺激孩子的厌学心理。
3、督促孩子杜绝不良学习习惯
比如看电视写作业、听音乐写作业等等,这样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家长们一定要帮助孩子认识到做作业不是为了应付老师或者课代表的检查,而是为巩固所学知识点。不要因为可能这项作业老师不检查自己就偷偷不做了。这样吃亏的只能是你自己。
4、允许孩子根据实际情况“偷懒”
如果因为某种特殊原因(如生病)实在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家长应立刻与老师沟通,切不可强迫孩子赶作业而影响睡眠,这样得不偿失。如果老师留的作业实在太多了,这是家长最为难的时候。在来不及与老师沟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让孩子选择性地完成作业,并在作业本上注明孩子是经过家长同意才这样做的——这样总比一样都完不成好得多。
最后,家长也要多配合老师,和老师做到有效沟通,帮助孩子顺利复习。
最后,祝孩子们期中考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