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读书总结
德鲁克(1909-2005),荷兰祖籍,出生于奥匈统治下的维也纳,经历目睹了二战中一个大型组织——美国,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立志成为优秀的领导者。
一个出生富裕家庭,具有经济背景的管理学家,一个将主张实践应用在大型组织中并提出概念著成书,作品被视为管理中的圣经的男人,一个以学者与老师自称的现代管理学之父。
许多优秀的企业家都受到德鲁克的影响,何止是一个企业,一个家庭,一个人何尝不透露着管理的思想?
1. 管理是什么?为什么需要管理者?管理是为了什么?
凡需要群体协作的活动,管理就无处不在。凡期待活动有更高的结果,管理就无处不在。
当社会开始存在群体与群体间的竞争,产生群体活动结果的得益方,不管是活动的结果归私有还是公有,管理就变得更加必要。管理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人,人作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需要不断认识这种辩证关系。
简而言之,管理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规避生产活动中的不确定性,让生产活动结果更多更好。甚至从大的角度上讲,管理所关联的结果是生产活动的效率高低,决定了生产力的高低,也影响了社会前进脚步的快慢。
2. 卓有成效是对管理的评价,这代表了什么标准?
如果管理有好坏标准,那么“卓有成效”就是现代管理学家给出的答案。
管理的好坏,要从结果和内容上看,前者显而易见的是生产效率以及可评估的成果,后者的评判就更为复杂。“管理就是管人“的观点正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赋予新的意义。
在工业革命兴起之初,管理的对象是人,把人当做懒惰的代名词,需要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但随着现代进入知识型的社会,人不再满足于经济人的假设。拥有越多的知识就意味着人会想要更多的自主性,管理者的管理对象虽然仍然是人,但变的困难重重,人已经变的更加活生生,不能再用管理机器的方式进行管理。
对于内容和结果合在一起,就是对管理者的管理结果进行评判,管理者需要将工作内容的成果负责,最好是和长远的目标(使命,战略)相结合(有直接成果、树立新的价值观并对价值进行重新确认、培养明天所需的人才),在内容的过程上,可以从:时间、事件、人际以及决策上进行系统分析评价。
下列5项是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1)有效的管理者有系统地工作,来善用这有限的时间。(2)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他们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们不会一接到工作就一头钻进去,更不会一开头就探究工作的技术和手段,他们会首先自问:“别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3)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他们还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能做的事。他们不会把工作建立在自己的短处上,也绝不会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他们会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要事第一。(5)最后,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他们知道有效的决策事关处事的条理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按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
首先是时间和事件,作为效率的分母变量,都期待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有更多的产出,因此时间和事件其实是可以放在一起去分析考量的。
1)时间(掌控自己的时间)
管人的前提是进行自我管理,首先要管理的内容是稀缺资源——时间。一个管理者需要确定自己可供支配的时间,并努力为自己争取更多促进管理结果的时间,现代管理中已经不是直接管理人,而是进行目标管理,因此会议常常是管理者进行目标管理的常用手段,会议是组织内需要统一安排的时间,不可谓不珍贵,会议应该用来有效率的决策或探讨重要内容,因此会前应该明确目的,要求,承诺,会议中围绕主题焦点集中于会议的贡献上,决定事情的轻重缓急。
2)事情(要事优先)
如果管理者被迎面而来的一连串事务所左右,根据事情先后顺序来决定做什么、研究什么、重点对待哪项工作,那他不久就只能穷于应付了。也许他具有了不起的才干,足以应付得了,但实际上他却是在浪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把原本可能达成的成效撇开了。管理者需要的是一套判断标准,使他能够针对真正重要的事项去工作。但是在日常事务中,常常找不到他所需的标准。
3)人际(用人所长,容人所短)
组织中正确人际是:互相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培养他人。
重视一个人的长处,就是对工作绩效提要求,先发掘一个人擅长什么,再要求一个人做些什么。
因事用人而非因人用事,充分发挥人(上司,下属)的长处。
4)决策(有依据做出合乎情理的决策)
他们知道一项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它绝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知道快速的决策多为错误的决策,真正不可或缺的决策数量并不多,但一定是根本性的决策。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