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我所理解的中国#《尚书》26:中国变大的过程充满了战争

2018-12-05  本文已影响7人  我叫陈庆红

陕西神木的石峁遗址计划要挖100年,推测可能是黄帝时代的大型政治中心,山西陶寺遗址推测可能是帝尧时代的大型政治重心,在二里头之前,中原地区尚有新砦遗址等。龙山文化晚期,中原地区进入了大融合和大冲突的英雄时代,这个时代一直到夏商周,整体呈现出来的都不是现代统一国家的概念,甚至于也不是辽宋金元这样的王朝气象,而是春秋场景,有一个维持秩序的在,其它的方国接受这个存在。

强有力的秩序维持者手上拿的不是绣花枕头,那些龙山文化城市遗址下的人骨祭祀坑,所揭示出来的是征伐与杀俘。早期的礼仪一方面是与上天、祖先的沟通,获得统治的正当性,另一方面是政治秩序的安排,接受秩序,才有和平,接受秩序也意味着文化的流布。


尧典第一下 虞夏书一

原文    流共工于幽洲,

司马迁说:以变北狄。

马融注:北方族裔。

对于四方族群的蔑称,很早就开始了。中国版图扩大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就是文化四方族群的过程,尽管这些族群的文化未必就下人一等,但文本上总是被蔑称,这算民族的我执吧。

《集解》扩展了司马迁的解释:流放共工,是想要共工燮和也就是改变北狄之风俗,不是为了困苦其身。

前面谈论刑罚可知,刑不上大夫,流放而已。

原文    放欢兜于崇山

司马迁注:以变南蛮。

马融注:南方的族裔。

崇山《太平御览》上记载在澧阳县南75里,不知道这个澧阳县是否在今天的湖南。

原文     竄三苗于三危

司马迁注:竄就是迁移,以变西戎。

马融注:西方的族裔。三苗是国名,缙云氏的后人为诸侯,叫饕餮。

《淮南》说三苗是帝鸿氏的裔子浑敦,少昊氏的裔子穷奇,缙云氏的裔子饕餮。另一个解释。

《后汉书》说舜流四凶,迁徙到三危,河关的西南,羌族的地盘。三危在今天敦煌县东南,三危山。但郑玄认为是在岷山西南。都远得有点不可思议。

原文    殛鲧于羽山

司马迁注:以变东夷。

马融注:殛就是诛,出自《释文》,谴责的意思,不是诛杀。羽山就是东边的族裔。据说东边的夷人以鸟为图腾。

羽山在山东郾城县东北七十里。

鲧、欢兜、共工都是帝尧时候就有的人物,为大臣,前文说到,不再赘述。


原文    四罪而天下咸服。

郑玄注:《左传》记载帝鸿氏不才子渾敦,少皞氏不才子穷奇,颛顼氏不才子梼杌(tao wu),缙云氏不才子穷奇。三苗即饕餮,欢兜即渾敦,共工为穷奇,鲧为梼杌。

这四个人在《山海经》里变成了四大凶兽。

如果我们以方国之间的斗争来看,这四人大概是失败被逐的方国首领。大禹治水之后,或许带来他二里头方国的崛起,只是他不再找下一任巫师来继承他的位置,而是变成家族企业,控制周围的方国。大禹的控制术或许是治水核心科技。瞎猜的,不可当真。

原文    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司马迁注:帝尧立七十年得到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推荐于天。帝尧避位二十八年后驾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依然不奏乐,以此来表达对帝尧的思念。

注:百姓是群臣,那个时代有姓是了不得的人。

也就是说,帝尧做了二十八年的太上皇,或者更确切地说大巫师即使退位了,依然在族群中享有极高的地位。那个时代活了过百岁,绝对是妖精般的存在。

八音在《白虎通·礼乐篇》解释为土曰埙,埙是土做的,竹曰管,皮曰鼓,匏(葫芦)曰笙,丝曰弦,弦乐器,石曰磬,金曰钟,青铜乐器代表曾侯乙编钟,木曰祝敔(yu),古乐器,奏乐将终,击敔使演奏停止。

舜在帝尧的辅佐下,四海都服气。终于,帝尧去世,舜正式接位,新的时代来临了。

这一段历史充满了想象,与考古现实存在诸多不符的地方。《尚书》的作者为了表达时代观点而粉饰了那个时代。

打完,收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