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些碎片化思考(二)

2023-10-22  本文已影响0人  王涛爱思考
fb0a17bbd7e5860a07ca21b374689b2d.jpeg

(全文字数:2076字,阅读完大约需要7分钟)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大家好,我是王同学。

01 | 刻舟求剑的错误

很多人他们分析当前的局势或者预测未来的走势,总会说一句,按照历史经验一般会怎么样,这种思维方式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是有一些局限。

在事物的深层推动因素没有改变的时候,这种分析方式往往会得到正确的结果,而这种分析方式往往会让决策者在推动因素突然发生转变的时候吃大亏,由于推动因素发生值的变化,事物被推动向完全不可预测的另一个方向运动,所有的决策全部失败。

因为过去几年每年双十一销量都会翻一倍,所以今年也会这样,我们需要按翻一倍的商品数量来备货;过去每过七年就会来一轮牛市,所以七年到了,我应该提前抄底,准备迎接牛市;前些年买了恒大期房的人都收房了,所以我现在买也没有什么问题,期房还比现房稍微便宜点,能省则省;


56a6ba1ab31f2758d3e17a2149dece87.jpeg

以上的三则例子,他们都是简单的追求了形,刻舟求剑这个成语可以很完美的诠释他们的错误,时间和事物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他们却在用过去做的标度进行行为指导,做对是偶然,做错是必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分析事物背后的推动原因到底是什么,随着时间的变化和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因到底有没有改变?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我发现很多大V和边的一些人仍然犯这种低级的错误,是的,有一些媒体上面所谓的大V水平也不过如此。

02 | 两种规则

这个世界上有两套规则,一套是我们嘴上说的规则,另一套是实际运行的规则。

大多数时候,其实很好分辨这两种规则,第一套规则往往伴随着“应该”出现,比如说,人和人应该生而平等,应该善待所有的小动物,第二套规则往往伴随着“实际上”出现,比如说,社会群体的贫富差距实际上越变越大,教育对于社会底层人逆袭的作用实际上越来越小……

大多数时候,我们在学校里和书本上习得了第一套规则,第二套规则则需要在实践当中自己摸索或者是向实战的高手请教才可以获得。

如果我们按照第一套规则去实践,那么我们会死的很惨,创业可能会失败,投资可能会亏损,事情可能会夭折,如果我们按照第二套规则去说话,那我们会被骂的狗血淋头,大众会说我们是人渣,是败类,没有同情心。可是,世界的本质是残酷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他有自己的运行规则。


59151457076a9221041b9c83a0f1e522.jpeg

很多人在学校里表现优异,看了很多书,学到的只是第一条规则,而不知道第二套规则的运行,所以被社会摔打的很厉害,这也是读了很多书却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之一。这些人,往往是先在书上或学校里学到一个理论,之后,到了现实生活中看到了实际的事物,他们会去寻找符合自己理论的部分,然后尝试用自己学到的理论去解释,从而证明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这种行为在心理学叫做确证偏见,即,先有一个观点,之后在事物当中寻找对自己观点有支持的部分,而对不支持自己的观点的部分视而不见。这是极其有害的,很容易导致错误的决策。在这些人当中,只有一部分能够根据事实,大幅度地去修改自己原先错误的理论框架,从而取得大成功。

而对于熟练掌握第二套规则的人,他们可能一开始有一个比较简陋的理论框架,然后直接开干,在实践当中补充细节,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总结来完善框架当中的骨肉,在这种模式下,能走出来的都是实干家,是有能力的强人,更加容易获得世俗上的成功。

于是我们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将知识分为如下几个层面,

第一层,实践知识。来自于我们亲身体验,这要求我们多做,多总结。

这一层的知识质量是最高的,一位阿里的大佬说,其实我们每个人99%的提高都来自于日常工作以及对工作的复盘,这些知识都是我们走了弯路,亏了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之后,内心深处真的痛了,悔了,进行深度思考之后的知识,所以,我们一定记得非常牢。而对于那些听别人说一句,或者看一本书,看一条视频获得的知识,不会被刻进我们的心里,因为来的太容易了。

第二层,一手知识。向那些一线的实战人员学习,这种知识有比较高的时效性,扭曲度也比较小,而且数量少,可以排除掉90%无用的知识。

这里需要多做一点解释,从一线实战人员那里学习到的知识实效性更高,是最新的知识,这些知识被呈现到书本上,则要等到一段时间之后,这一点很容易理解。

扭曲度小稍微解释一下,信息传播的链条越长,扭曲度越大,小明直接告诉小红一个信息,信息的扭曲度就很小。小明告诉小李,小李再告诉小王,小王再告诉小红,中间信息会产生变形,有的人稍微加一点,有的人稍微减一点,传过去的话就变味了。所以,尽量向那个实操的一线人员学习。

知识少怎么理解?从一线人员那里学到的知识往往很简单,他们都是最真切的感受,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过度解读,知识的传播当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我们看了这个人的解读,再看另一个人的解读,似乎学了很多,大大浪费了我们的时间,同时,有的人的解读可能还是错的,真正有用的是那个实战人员的寥寥几句话。

第三层,二手知识,三手知识以及更多。这就是有一些知识分子对别人知识的解读,如果是高手的就可以稍微看一下,其他的就不用看了,不要花时间在这些低质量的知识上。

以上是最近的一点碎片化思考。

自知,重基础,专心致志
王同学
2023.10.22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