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2017
2017年,对许多人而言,注定是特殊的,铭记在记忆中的一年。
盛大的苦难和盛大的别离给这本应平凡的一年渲染了悲壮的色彩。心酸、忐忑、无奈、自豪相互杂糅,即使时至今日,回溯往事,也不免一番唏嘘感慨。
请回答,2017这一年是高考。不同于以往,嘻嘻哈哈地,在微博上看大V们拿各省份的高考作文编段子。因为这一次,身份不再是看客,那份答卷,是真的要递到自己手里了。
我试着回想备考时的心境,却失败了。当时的辛酸苦楚,现在早已显得不太真切。才过了几个月啊,就已经恍如隔世了。
但无论过了多久,提起“高三”这个意味深长的词,心里难免不揪一下,像是将要愈合的伤疤被人撕开了一样。
我不知道,是不是其他高考班也跟我们一样。越是临近高考,反而是越不把它当回事了。晚自习了,潘雯回过头和小可爱絮絮叨叨些什么,姚婷穿着羽绒服打开历史书,背着背着就趴下了,孟娜和其他几个人堵在荣生的办公室,挨个儿问试卷上的几道大题……
一潭平静的绿水,底下却是暗潮涌动。看似满不在乎的氛围,却是以高考倒计时为主旋律。
有些记不太清了,但感觉每次模拟考之后,都会有一批人要崩溃。出成绩时,大家围在讲台,急切地拉动鼠标,跟自己比,同他人和去年的分数线比。几家欢喜几家愁。私底下,相互抹眼泪,相互打着气,相互安慰,可声音明显底气不足。
毕竟是生活,不能光靠喊几句口号就过去。
黑板上的倒计时日期,坚持了几天,就再也没有改过了。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忽视它,好像不说是一种保护,只要嘴上不提,高考就依旧遥遥无期。
请回答,2017可,真到了高考,又跟想象的不太一样。
在饭堂,书页翻的哗哗响,大家嘴里念念有词地背着;临赴考场前,一群人把老师挨个抱了一遍当求好运,小可爱还去摸了语文老师怀孕的肚子;进了考场,也没几个人当那种二愣子,去提前交卷,都战战兢兢地在凑字数。
叮铃铃铃。响铃,交卷,出考场。然后……就没了?一切都顺其自然,一切都水到渠成,一切的一切,就这样结束了?
请回答,2017紧接着,像是陷入了一种狂欢。反射弧可能真的有点长,时隔几天之后,大家才卵足了劲撒欢。天南海北到处走,电脑手机任我玩。这一刻,网上的段子好像是真的,高考之后,我们便再也无忧无虑了。
回想起当时的狂欢,倒像是一个开口朝下的、抛物线的最高点,再踏一步,便是急转直下。只是那时的我们,忙着放松,来不及想这些。
如果说,出成绩时还只是泼了盆冷水,那填报志愿就真让心情跌入谷底了。对大学的要求从“空调应该是一间宿舍的标配”一直降到“其实只要人不多,风扇也能凑合”,大家不再挑三拣四,开始自嘲“只要大学肯收我,我现在就能抱被子去打地铺”。
没别的,离理想学府的分数线仅咫尺之遥,退而求其次,可供选择的却不堪入目。同一个世界,同一份志愿,彼此惺惺相惜。
能让我们所有人情绪大起大落的,除了这一年,印象中就真没了。
请回答,2017但有时也会忍不住惊讶,经历一场史诗般的高考后,竟能让这么多人的心凝聚一起。同为高考的幸存者,即使如今已是他乡逸客,可彼此相逢之时,却依旧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都能有那种过来人的自豪感。
毕了业,大多数都留在了广东,也有少数为谋前程,跨越了秦岭淮河一线,飞去了供暖的北方。人各有志,除了祝福,不作他言。
请回答,2017大学生活具有特殊性,更具有普遍性。不同的是风格迥异的建筑,相同的是万变不离其宗的社团活动。
我看见有的人在社团里如鱼得水,早已过得风生水起;也看见有的人,至今仍在踟蹰前进,摸索适合自己的路;还有的人,干脆不加社团,倒也难得一份清闲。
大学了,朋友圈像是一个微型的社交网络,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次,我没再听谁说要逃离微信,逃离朋友圈,因为早已无路可去。
请回答,2017年末总归要有一次总结。如今大学第一学期,早已将尽未尽。实在有些彷徨,2017真的要结束了吗?答案是肯定的。可这一切又依旧恍如昨日,仿佛一低头,又要开始写熟悉的五三了。
2017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承载着一个集体最凝重、最悲壮的回忆,是一代人前半生的分界线,带给人以直击心灵的反思和向外的探索。以后的路,该何去何从?
是溯洄从源,从历史中寻回前进的勇气?还是要翻起新篇章,向未来寻求答案?可答案,我们又真的想知道吗?
所以,2017年,请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