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生活的更好,强烈推荐这本书61/108

2023-12-01  本文已影响0人  精简

今天继续学习《奇特的一生》,这本书也是我第二刷了,第一次阅读后开始时间记录,这种记录最大的收获,看清了自己的时间用在了哪里。

这是必需的,但不是必须的。时间记录不是我们的目的,即使把时间手帐记得的非常完美。

一个人生活的更好的方式是最好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生活在世界上。

要想达到这个境界,我们可以践行以下几点:

一、一定要设立好自己的人生目标

还是我们的古人说的对,常立志,不如立长志,自古以来凡事成事的人都是建立人生目标的人,曾国藩30岁立誓成为圣人,柳比歇夫28岁开始设立人生目标,

他立志“要在智能、知识和才华上尽量取得实力,这样我的智慧便会无比地丰富多彩……”

他还说:“我充分意识到,我可能是致力于错误的、靠不住的东西,误入歧途,但我不能不走这条路。我憎恨对我的思想有任何束缚,我不能也不愿我的思想顺着这样一条道路发展下去,它虽然在实际上是重要的,但它不能使我对那些折磨着我的问题有起码的了解……这样一种探索、这样一种企求,正是任何一种学术活动的基础。这只会使我们不致成为在故纸堆中讨生活的书蠹,只会使我们真正地生活,在学术工作中找到喜怒哀乐……追求真理。我完全知道,我可能在追求真理中死去,可能因此而丧生,但我重视的是找到真理,即使不是找到,那也是力求找到,不管这个真理是多么令人苦恼,是多么虚无缥缈,多么卑鄙龌龊。”

未来有太多的未知,柳比歇夫开始设定自己的目标,虽然也有些不确定性,但是他依然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

柳比歇夫的治学,博大精深,即是一个狭窄领域的专家,又是一个博览群书的杂家。

《道德经》第63章告诉我们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始于精微,臻于至善。

活着的目的是我们一生奔赴的方向。我从小就向往成为一个作家,这种想法到现在也在我大脑中萦绕不去,我虽然大量的阅读,也开始了日更,但是感觉自己还是没有去践行这一目标。

这主要还是在第二点上践行的不够,

二、立志是一码事,给自己规定具体的目标又是一码事。

理想是每个地球人都有,即使是普通人,谁不曾为之热血澎湃过。更不要说科学家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狂热、偏执、禁欲,什么代价没有付出过?!

柳比歇夫决定更是超出常人的想象,比冒险更可怕:这是押宝——未来、才华和希望——这些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统统拿来孤注一掷。

柳比歇夫开始的时候同旁人差不多,跟所有年轻人一样,渴望着建树功勋,成为拉赫美托夫,成为超人。

经过时间的沉淀, 柳比歇夫很早就意识到,达成人生目标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所以他不断从生活中挖掘时间。

· 一生忠于一个目标,柳比歇夫自己是幸福的;在别人眼中,也是令人羡慕的。

稻盛和夫也说过付出不亚于任何人都努力。曾国藩:“对你所膳长的专业.根本技能,-定不要丟弃。那些成呐者,不遇到怎样的坎坷,他们都不曾放弃在坎坷岁月里培养出来的基本技能。”

需要好多年才能懂得,最好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要像易卜生所说的,生活在世界上。

柳比歇夫的长处首先在于他懂得这些道理要比其他人早得多。

还有最重要的点,就是

三、一定看好你财产-时间

学到这里对我的触动也非常大,我常常对时间不觉知,对时间的不明觉历,知道时间宝贵也只是这样。

自己在工作之余,对时间进行了两年多的记录,两年来一直记账,六年多的时间每天坚持锻炼,最少也要5分钟以上,一直坚持阅读,日更了两年多,这些碎片时间的利用,看似无意义,费时间,一旦养成习惯,做起事来更有规律整齐,省去了先捋的时间,不用在统筹安排。

柳比歇夫在时间统计上已经精确到分,也就是一分钟他都能准确感知,他的时间好像是物质,不会无影无踪地消逝不见,不会消亡;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得出来。由于做了统计,他获得了时间。这是最实在的收获。

他他只是想方设法利用每一分钟,利用任何所谓的“时间下脚料”:乘电车、坐火车、开会、排队……

我们自己想象一下,有多少时间在这样的时刻被忽略了。

最后我们再学一下他是怎么记录时间的:

时间统计法的本质:针对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

他记下工作起讫的时间,误差不超过5分钟。

“工作中的任何间歇,我都要刨除。我计算的是纯时间,”柳比歇夫写道,“纯时间要比毛时间少得多。所谓毛时间,就是你花在这项工作上的时间。”

用这个管理时间,我们就会收获更多是时间的财富。

柳比歇夫并没有建树丰功伟绩,可他建树的要比功绩的意义更为重大——那就是过得很好的一生。

他不但睡得多,不开夜车,他还经常从事体育活动,至于领略山河景色那就更别提了。他对生活的乐趣,享受得要比我们多得多。

看看,这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过好这一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