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来》:俯身低眉,拾起文字的风采
中华上下五千年,汉字的演变过程也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等。汉字的博大精深,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只是那些消失在了历史洪流的文字,那些在未知未觉中消失不见的文字,那些在时光的摧残下,岁月的磨砺中,淬炼成的一言一语,都成为了永恒,成为了千金难买的财富。
正如《见字如来》的作者张大春所言:那些在生命中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的光阴,那些被现实割据成散碎片段的记忆,那些明明不足以沉淀在回忆底部的飘忽念头,那些看似对人生的之宏大面向了无影响的粉尘经验,也像是重新经历了一回。字与词,在时间的淬炼之下,时刻分秒、岁月春秋地陶冶过去,已经不只是经史子集里的文本元素,更结构成鲜活的生命经验。
张大春,台湾作家。好故事,擅书法,曾获多项华语文学奖项。《见字如来》,只看名字,便让我心生欢喜。见字如见故人来,那些一笔一划的汉字,仿若一个个久未逢面的故人,揭开面纱,缓缓走来,带着每一个字词背后所启迪的生命记忆来了。那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字词,那些或许随风而逝的字词一一揭露,一一钻研,一一铭记。这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见自我、见故人、见平生。那些简简单单的字,那些提笔就忘的字,原来有这么多的故事在里面。那些三笔两划勾勒出来的字词,蕴藏了先人无数的智慧,凝结了古人无数的心血。
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那些耳熟能详的句子,那些印刻的词语,原来我从来不曾认识它们。它们的源头我不知道,它们的传承我不知道,它们的演化我也不知道。那些土话,家乡话,并不是随口胡诌。它都有自己的出处,自己的道理。
更让人欣喜的是作者的优美文笔,作者的文化底蕴。引经据典,追古溯今。一件件亲历的趣事,一段段诗词佳话,都让人惊叹不已。那些枯燥的文字,在他的笔下熠熠生辉,趣味十足。
害之一字,原意是在家里形成祸害之事,泰半起于口舌纠纷。害,本身就具有怕,恐惧的意思。殊不知平常张口闭口的害怕二字,居然是同义复词。
赌博,向来让人讳莫如深。而堵字的构成,却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写《醉妆词》的王衍。而博还有交换的意思,像博君一笑,博君一噱等。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关于酒,除了现下逢年过节必不可少外,有很多的人在平常也是无酒不欢。酒种类繁多,中外皆有。作者也因为酒,经历了一些有趣却又诡异的事情。酒在甲骨文中是尖底的酉字,左边是溢出的酒汁形状。金文中溢出的酒汁消失了,酉字扩充了含义。
作者还列举了《周礼·天官》中的记载,其中有三酒之称。而喝了酒的状态,也各有不同的字来表达。比如微微有点意思,谓之醺。一点意思没有,谓之醒。意思到了,谓之醉。意思过了头,谓之酲或者酩酊。一旦上脸,叫酡。酒品不好,酒后逞凶的,叫酗。这样的文字,绕来绕去,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对于那些见酒走不动,分外爱喝酒的人来说,这样的文字游戏,是不是比单纯的来,喝,干杯有意思多了!
幼儿之初,牙牙学语,最先会喊的“妈妈”,我们最伟大的“母亲”,每一个字都经历了历史洪流的清洗,从最初的象形文字,到如今的一笔一划的规范。
群龙无首,现在多用于一群人没有领导,缺乏共识,而不能合作行动,达成共同的目的。而在《易经·乾》中所指的却是:一群人,各个是人中之龙,不需要定于一尊。母忧,不是母亲忧愁,它同母艰一样,是指母亲去世了。还有无数的字,无数的词,作者都一一揭晓答案。
每一个文字背后,都隐藏了当时的人文环境,当下的历史真相。一朝一夕间,月升日暮后,来了走,走了来,来来走走轮回间,有些东西永远的消失在了历史的无涯中,而一个个文字,却以一种自己的方式流传了下来!张大春的这本《见字如来》,就是证据。闲暇之际,翻开这本书,感受书中的魅力,文字的魅力,祖先的魅力。俯身拾起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文字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