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人间有味是清欢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彭祖说:饮食有节,五味调和。尹伊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若论吃的文化,这个星球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望中国的项背,纵观五千年的历史,能够吃出新高度并在吃货中极负盛名的,非苏轼莫属。
苏轼像苏轼被贬黄州后,遭遇了空前的困境,“禄癝相绝,遂有饥寒之忧”,他不得不为衣食之事操心起来,“然俗所谓水到渠成,至时亦必自有处置,安能预为之愁煎乎”,发愁也无济于事,车到山前必有路,一切随缘吧,苏轼便是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他还带领家人自食其力,开垦东坡,修葺雪堂。没有食材,他自己种;没有酒,他自己酿;没有烹饪方法,他自己发明。只要你还热爱脚下这片土地,那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苏轼眼中,人间值得。
黄州的猪肉太肥,价格贱如泥土,富人不肯吃,穷人不会做,苏轼凭借一个吃货的敏锐,迅速找到了其中的创作空间。
东坡肉锅中放少许水,小火煨炖,静待猪肉慢慢煮熟,“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它自美”,苏轼不仅研制了东坡肉的烹饪方法,还随手写下了这篇《猪肉颂》发布在了朋友圈,下方点赞迅速过万。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但凡有一粒花生米,苏轼都能吃成饕餮盛宴,但凡有一杯杏花村,苏轼都能醉得不省人事。
到了惠州,苏轼的吃货本性更是暴露无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写诗要写成千古绝唱,就连吃都要吃出境界来,这是什么精神?无论做什么事都追求完美,追求无以复加的极致,苏轼到底是什么星座?
荔枝可能苏轼吃的太多,不小心得了痔疮,不怕,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挡一个吃货的脚步,苏轼遵循道家药食同源的原则,发明了一种茯苓饼,可以一边吃一边治痔疮。
在惠州,苏轼还发明了一道私房菜:火烤羊脊骨,集市上每天只杀一只羊,因为买不起羊肉,苏轼就只买羊脊,煮熟后用米酒浸泡,撒上盐,小火微烤,等待骨肉微焦,便可剔着羊脊里的肉丝吃,苏轼调侃说,我把羊脊做出了螃蟹的味道。这款羊蝎子奇香无比,“连苏轼家的狗也不高兴了”。
苏轼每贬至一处,都会留下美食的传说,甚至在被贬的路上,本地的菜肴也会和苏轼扯上关系。原本籍籍无名的糕点,只因苏轼尝了一口便名声大噪,从此改名“东坡酥”,苏轼俨然成了餐饮界行走的广告牌,成为了吃播中的流量之王。
东坡肘子历史经验表明,但凡一个出了名的厨师,光会做菜是不行的,还要有文化,还要自带流量,苏轼便是把二者完美结合并发挥到极致的人。
到了海南,苏轼很快成为了当地食蚝代言人,在一封写给儿子的信中他叮嘱道,不要让士大夫知道其食蚝之事,担心官员们为了品尝海鲜争着要到海南来。
苏轼晚年还醉心于汤羹的研制,有诗为证:
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虀倒旧罂。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东坡羹有名字的比如“东坡羹”,“东坡玉糁羹”,苏轼将烹制方法随手就写了出来,没有名字的,苏轼就秘而不宣了,导致很多乡亲闻名而来,有的人找他学书法,有的人找他学诗文,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找他学做菜,每天出入苏宅的人络绎不绝,如果当时苏轼开一个培训班,我想实力定当碾压蓝翔。
东坡鱼时至今日,恐怕苏轼也不会想到,当年无人问津的肥猪肉,经过苏轼的妙手,今天却以千年的文化传承入选开国第一宴。
以东坡二字命名的菜肴大多成了名菜,比如东坡肉,东坡饼,东坡鱼,东坡羹,东坡茄子,东坡竹笋,东坡豆腐,东坡肘子……
天下何人不吃货,人间何处不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