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察大学生活

语言保护,文化殖民和中华文化复兴

2017-10-17  本文已影响34人  咸叔说

头条有一个这样的问题:人类应该保护濒危语言吗?

以下是咸叔的回答:

需要,但是很难。

语言是文化最重要核心载体。文化多样性一定以语言多样性为基础。相反,殖民同化也一定是从语言使用、保留、教育为重要手段。

但是,在非武力殖民情况下,经济优势与经济殖民也是有可能的。经济优越的民族和文化,依仗其经济力量以及优越性,对吸引被影响和被殖民的文化和语言向殖民文化和语言靠拢,这更加无形而强大,甚至可以形成文化优越与风尚。比如西方节日在中国年轻群体中的流行风尚,尽管似懂非懂,但是这是一个文化引力与征服的重要标签。但是欧洲,有更为明确的意识做文化抵御,抵制以好莱坞为文化输出端口的电影,以确保更完整的文化传统。

换言之,随着中国国力的大幅崛起,以及对外交流的频繁,中国人对于自己目前心态,是更为自信和从容,不再认为西方文化有天然优越,而且以茶道、佛教信仰或者配饰、中式居室文化的复兴,中国人有更加明确的文化自觉、自省和自信,以更东方式的心里适应、认同和回归,民间其实已经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流行趋势,包括对于古文化中的经典研读和普及,变成更自觉的行为和意识。同时,随着国家对于意识形态的有力介入,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到明确的战略议程,中华文化的系统复兴伴随经济崛起,正在自然扩展和推进。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对于传统文化具体载体的中医药文化的重视和大力推崇,这不仅有实用健康层面的价值,更有对于蕴含其中传统文化的内在力量的国家层面的推动。

回到主题,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在遇到亡国、被侵略、被经济压倒性殖民,或者人口急剧减少的情况下,要想独立保存语言系统,是非常艰难的。虽然出于研究和博取需要,文化研究的需要,语言保留仍然有价值,但是,语言是活的社交生命,只能存在于活的民族、社区和人群中。当这一切基础不存在时,语言也将烟消云散。

但是,中性的考虑,就算是殖民原因,民族之间文化的强力融合,仍然具有积极的历史社会价值,一样遵循优胜劣汰的社会法则。放在历史宏观框架下,不必过分悲愁。有生有灭,才是自然之道,自强不息,才是自存之道。

--我是溉园咸叔,本文源自咸叔的头条问答。咸叔的头条问答

本文发出后大约半小时,被恭喜上了头条首页。


语言保护,文化殖民和中华文化复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