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

扶贫工作中的一点感想

2020-07-26  本文已影响0人  读书是福
图片来源网络

昨天傍晚,我和同事走访了两家低保边缘户。这次走访让我对贫困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第一户低保边缘户是两位高龄老人,租住在县城,共有5个子女,两个女儿,三个儿子。老夫妻俩都得了重病,常年吃药,没有劳动力。通过交谈,现在只有大儿子在赡养他们,其他几个子女家庭同样困难,两个女儿一个残疾、一个得癌症,二儿子妻子得肿瘤,孩子他们自己都艰难度日,没有更多的精力来照顾他们。

最让老夫妻伤心的是小儿子的出走,老太太说,当年小儿子欠下巨额债款,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们,“我走了,再也不回家了,请她们就当没生过这个孩子一样”。每每想起,老太太泪流满面,悲伤不已。

人是走到什么绝望的境地,才能如此狠心去舍弃自己的父母妻儿,作为父母又要如何挨过这剩下的时光?

第二户是一位85岁的老太太,因病致贫,与我联系的是她的大女儿。大女儿介绍,老太太有4个孩子都以务工为主。受疫情影响,今年出工的次数不多,家庭困难。老太太是租在1楼,大女儿租在3楼,由于每年8000的房租费,现在已经无力承担,大女儿决定下个月搬出去,那老人便要独居了。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而这两户家庭连“能养”都很难。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针对这样贫困的老人,除了政府扶贫、社会救助之外,如何让孩子“能养”尽孝,也是我们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写在最后,这几位老人都很感恩,他们说,“感谢这个时代,感谢国家,如果没有生病,政府的补贴足够生活了”。听她们这样说,我感到很难过,我们常常抱怨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对生活不满意,而她们在贫困的边缘,只求温饱无病,就很知足。我们应该向她们学习,学习面对生活困境的勇气,以及那颗感恩的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