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条前提假设
罗胖曾经说,当对面走过来一个人,其实你看见的不是一个人,是一个认知系统,一个操作系统,一个思维体系。
现实生活中,你我经常会把自己的思维局限,给自己设一个框框,只有当你跳出来的那一刻,才知道当初的自己想法是多么的幼稚。但是,外面是否又存在一个更大的框框呢?答案也是必然的。
得到专栏里举行串门活动时,和菜头对李笑来的定义为:一个试图寻找世界真相的人。他说,在李笑来的所有表述里,都隐藏了一个假设前提。那就是:一个人有可能凭借有限的几条基本原则,触碰到这个世界的真实,并且通过对这种真实的认知,反复执行基本原则,从而得到人生的自由。这个自由有世俗意义上的个人成功,也包含精神层面的个人解脱,远离恐惧。
当我看到这句话时,便想,那什么才算是一个人思维体系中应有的基本原则呢?第一个冒出脑海的便是李中莹《重塑心灵》中的十二条前提假设。觉得这本书中讲的是我目前能想到的最好的了,和大家分享下,肯定对你有用。
为何叫前提假设,因为这是一切理论的前提。其实你也无须绝对接受这些前提假设,只要暂时假定他们成立--世界上的人事物就是这样的,并且以这个假定的态度去处理需面对的状况,然后根据产生的效果去决定下次是否再用同样的假定态度。如此,便可。
话不多说,上正餐。
第一条: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他只能改变自己,然后去影响他人自己做出改变。改变自己,才有可能改变他人。你不能强迫别人去改变,除了他自己。一个人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他只能引导另一个人去学习。
你能做的是,找出对方的价值观,然后创造、增大或转移对方在乎的价值,对方便会产生推动自己的行为。
好的动机只给一个人去做一件事情的原因,但是不能给他控制别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愿发生的权利。不强迫别人跟自己一致,别人便不会抗拒。
第二条: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人生来是一张白纸,想法都是后天经历的各类教育各类事情形成。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会完全一样,所以便没有两个人的想法观念会一样;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会绝对一致,所以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会是一样。
两个人的观点态度行为模式不一致,也因此,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同样的结果。一个人会做的事,另一个人不一定会做。同一件事,两个人做出的结果也可能不同。人与人的不同,才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
同时,每个人都时刻在经历不同的事情,他的观点想法都会因为这些而变化,所以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内是一样的。但两个人即便信念价值观不同,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给别人空间也是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在尊重别人信念价值观的同时,我们也有权利要求别人尊重我们的信念价值观。
第三条: 凡事必须至少三个解决办法
陷入困境的人,就是处理事情只用一种做法,并固执的认定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对事情有两个做法的人也会陷入困境,因为他给自己制造了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局面。
有更多的做法,便有更多的选择,有选择就是有能力。现在不成功,只是说现在用过的方法都得不到理想的效果。没有办法,只是说已知的办法行不通。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没有用过或者说尚未认识的办法。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有机会找到它并使事情改变。所以,不论什么事情,我们总有选择的权利。
”没有办法“使事情画上句号,”总有办法“则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
第四条: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真实的世界
每个人都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把资料摄入大脑里面,因为不可能,也不需要捕捉所有资料,所以感官便对客观世界的资料进行的主观选择。摄入的资料再用我们自身的信念价值观过滤一遍,我们的信念价值观是主观的,因此我们过滤出来的东西也是主观的。也就是说,我们只看到了、听到了我们自己相信的那份资料,那个世界。
所以我们大脑里面的世界都是用上面方法积累起来的,因此是主观的,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对于一个特定的人而言,没有绝对真实的世界,只有主观的世界,或者说是相对的真实!
每个人的世界是在他的脑里,我们是凭大脑中对世界的认知去处理每一件事,因此,改变一个人脑里的世界,这个人对世界中事物的态度就会改变。因此,无须改变外面的世界(我们无法知道它是怎么样的,我们只知道一部分,我们也改变不了外面的世界),只需要改变我们自己(大脑里面的世界),人生便能有所改变。
所以,有时候我们感觉到压力,事情本身从来不会给我们压力,压力来自于我们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和反应。情绪也从来不是来自别人的言行或环境,而是来自于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态度。
第五条:没有挫败,只有反馈信息
挫败是过去的经验,而经验是让我们提升的踏脚石,因为经验是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自信的基础。每次”挫败“,都只不过是学习过程中修正行动的其中一步。
想要成功,首先要相信成功的可能。如果把每次的”挫败“带来的教训掌握了,也就转化成了学习的过程。自信不足的人,其潜意识里总是在找”不用干下去“或者”我就是不成“的借口,”挫败“二字便很容易冒出来。不愿意接受”挫败“的可能,便没有资格享有”成功“的机会。
第六条:沟通的意义取决于对方的回应
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果”或者“没有效果”之分。自己说的好,说的正确没有意义,对方收到你想表达的信息才是沟通的意义。因此,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接受什么才重要。话有很多种表述方法,使听着能够接受说话者想表达的意思的方法,才是有效的方法。
没有两个人对同样的信息有完全相同的反应。说话的方法由讲者控制,但是效果由听者决定。改变说话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收听的效果。沟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和谐气氛。听者的抗拒是对讲者说话方式不够灵活的指控。
第七条: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只强调做法正确或者有道理而不顾是否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明明知道这种方法没有效果,对方不接受,我们也不肯改变自己,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在三赢(你好,我好,世界好)的基础上追求效果,比坚持什么是对的更有意义。”讲道理“往往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上,讲效果则是把注意力放在未来。效果是计划的基础,也是所有行动的指针。没有两个人的”道理“是一样的。
真正推动一个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边,要有效果就要加上理性方面的认同。因此,有效果需要一个人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鸣。而且,有效果和有道理可以并存,但必须从相信有这个可能的信念开始。只追求有道理但无效果的人生,难以有成功快乐的体验。
就如,医生说,手术很成功,只是病人死了。
第八条: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每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一些需要。都是为了得到一些价值。对他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能做出的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因此,每一个人的行为的背后,都必定有正面的动机。了解和接受其正面动机,才容易引导一个人改变他的行为。动机不会错,只是行为不能达到效果(满足背后正面动机的效果)。接受一个人的动机,这个人便会觉得我们接受他。
找出行为背后的动机,最容易的方法是问:希望从该行为中得到的价值是什么?任何行为在一个环境中都有其效用。因此,没有不对的行为,只有在当时环境中没有效果的行为。
弗洛伊德说:一个人做一件事,不是为了得到一些乐趣(正面价值),便是为了避开一些痛苦(负面价值)。
第九条:重复旧的行为,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做法不同,结果才会不同。如果你做的事情没有效果,那么肯定是你的方法错了,那么请你改变你的做法。比如你和别人做沟通交流,但别人对你听不进去,则可能就是你的沟通方式错了,你说话的方式对方不接受,则你就必须改变你沟通的方式,才能取得不同的效果。任何具有创新思维的做法,都会比旧有的多一份成功机会。
希望明天比昨天好,必须用跟昨天不一样的方法。改变自己,别人才有可能改变。因此,只有把旧的想法全部放下,才能看到突破的可能性,才会接触到更多的新的事物。过分专注问题本身,便看不到周边成长的机会。
第十条: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
灵活便是有一个以上的选择,有选择便是有能力。因此最灵活的人便是最有能力的人。灵活就是适应,就是接受。灵活是使事情更快产生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人生成功快乐的重要因素。灵活也就是自信的表现,自信越不足,坚持一个模式的态度就会越强。
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和可能性,便是灵活。 灵活不代表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允许自己找出三赢的可能性。在沟通中,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投降(放弃立场)。
第十一条: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动机在潜意识里总是正面的。潜意识从来都不会有伤害自己的动机,只是误会地以为行为可以满足需要,而又不知道有其他做法的可能。
我们可以接受一个人的情绪和动机,同时不接受他的行为。接受动机和情绪,便是接受那个人。那个人也会感觉到你对他的接受,因而更愿意让你引导他做出改变。任何一次行为不等于一个人。行为不能接受,是因为没有效果;找出更好的做法,把这当作两人的共同目标,便能使两人有更好的沟通和关系。找出更好做法之一是追查动机背后的价值观。
第十二条: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最重要)
我们都有过成功快乐的体验,即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拥有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能力。因为你曾经让自己成功快乐过。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改变思想去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进而改变人生。我们每天遇到的事物,都可能给我们带来成功快乐的因素,取舍完全由你自己决定。
所有的事情里面,正面的和负面的意义同时存在,究竟是我们的绊脚石还是踏脚石,完全由自己决定。凡事发生必有其原因,而且必将有助于我。成功快乐的人所拥有的思想和行为能力,都是经过一个过程培养出来的。
情绪、压力、困扰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事物,而是由自己内在的信念价值观产生的。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或有可能,是自己得不到成功快乐的最大障碍。
好,十二条总结完毕,想再了解更多请购买原书自行阅读。无论什么思想或行为,用12条前提假设过滤一次,便不会产生多大问题。毋庸置疑,积极正面的心态会对人生产生巨大的正向作用,我们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 我们力量的源泉都源自于爱,不管是对自己、对他人、还是对这个世界的爱。
不过这些,这需要我们处事时刻意去纠正大脑中原来的神经回路,以便形成新的回路。不然,就是“听了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没有去做,没有讲这些“道理”变成自己真正信奉的。
当然,最基础的是,首先你得知道,才能去谈做到,然后再去做好,再到持续做好,以致于好到可以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改变的地步,再能享受到改变的乐趣。
以上,共勉!
寄语: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