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因地理因素和地缘政治而未大举进攻印度
波斯帝国并不是没有进攻过印度,但和大部分外部强权一样,只是取得了一些西北边境的控制权。由于地理因素及地缘政治上的强弱,波斯人都不可能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印度腹地。
靠近波斯本土的两河流域,无疑是当时世界的中心——农业主产区——贸易物流集散地。其次,才是同样农业、商业和手工业都很发达的叙利亚与埃及。接下去,还有农业一般,牧业一般,但贸易发达、矿藏丰富的小亚细亚半岛。
至于偏远的印度西北部分,虽然也是地区内的小粮仓,但重要性是大大不如其他地区的。这既是因为地理上的距离,带来地理重大阻隔。传统的陆地贸易路线,需要先从波斯向东到阿富汗西南部的阿拉霍西亚,再进入印度。海路则需要从波斯湾一路航行到印度河口,再逆流而上。
然而,除了旁遮普地区之外,印度西北部的很多地方都不富庶。所以大规模的船队和贸易队伍,在去往旁遮普的道路是比较艰难的。若是规模更大,更依靠补给支持的军队前进,则成本也会一路攀升。所以,在波斯人看来,只要控制两河流域+西面的几个赋税重地+东方的贸易路线,就足以维持帝国的强势。过度的对外扩张,已经在欧洲尤其是希腊被证明是不可取的了。
印度本土在当时不仅气候炎热,政治上也是小国林立。但凡是波斯人能够触及的地方,对于西来的强权还是比较恭顺的。
波斯帝国疆域图一直到帝国末期,还有来自印度的骑兵、弓箭手和战象,出现在迎战马其顿东征军的序列中。他们每年给予中央的贡赋,也不是会变质的粮食,而是一定比例的金沙。这进一步说明了双方在地理上存在阻隔。
当然,因为帝国东部的财力有限,无法支撑野心家的谋逆和叛乱,所以与之有关系的印度也相对安逸不少。反例就是波斯人对欧洲大陆的三次用兵,一次为了对付色雷斯人和斯基泰人,两次是为了对付希腊人。这并不是因为帝国正要去征服当地,从那里获得多少资源。起因是这些地方的势力,都曾经参与过波斯境内的一些地方叛乱。
所以,波斯帝国即便是在最鼎盛时期,也没有大规模进攻印度腹地。在势力衰微的时刻,也没有想办法东征来弥补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