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概论

艺术发展论(二)

2019-01-08  本文已影响0人  赵黑白灰

第十三章 艺术发生论

第一节 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重要理论

一、模仿说。

模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模仿,这是关于艺术起源的一种最古老的理论。

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说“艺术模仿自然”,之后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都对此做了论证,最后,亚里士多德做了系统的理论论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起源于模仿的要点是:

首先,一切艺术门类都是对自然的模仿,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模仿的对象和方式不同。

画家与雕塑家用线条和颜色模仿,诗人和戏剧演员用语言模仿,歌唱家用声音模仿。由于模仿“所取的对象不同”,因而形成了喜剧和悲剧,喜剧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更坏的人,悲剧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更好的人。

其次,艺术可能模仿三种事物: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照事物为人们想象的样子去模仿;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亚里士多德主张,艺术应当模仿事物应当有的样子。

最后,艺术为什么要模仿,因为模仿是人类的天性。

经验证明了这点:事物本身看上去尽管引起痛感,但惟妙惟肖的图像看上去却能引起我们的快感。

模仿说包含了合理的因素:

首先,它肯定了艺术起源于客观世界,这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具有合理的内容。

其次,古代原始人洞穴中的艺术遗迹确实是对现实生活中动物形象的模仿。

但模仿说也有一定的理论困难:

首先,原始艺术并非都是模仿的产物,如表达情感的歌舞、抽象的几何图案等。

其次,对于人们为什么要模仿,为什么模仿此物不模仿彼物,没有做出科学的解释,模仿仅仅是从事艺术创作的手段,而不是艺术创作的真正动机。

二、游戏说。

由18世纪德国的席勒和19世纪英国的斯宾塞提出,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席勒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

“外观”是席勒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他认为,人在现实生活中,即受到自然力量和物质需要的强迫,又受到理性法则的束缚和强迫,是不自由的,这时,人们仅仅以功利为目的观察外界,就无法获得以外观为目的的快乐。人只有拜托了物质的和理性的强迫,才能偏爱外观,而不珍惜实在。

当人发现了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纯粹外观的时候,自由开始了,审美开始了,游戏开始了,人性开始了,艺术也开始了。这是人脱离动物界的最后标志。

他说:“野蛮人以什么现象来宣布他达到人性了呢?不论我们深入多么远,这种现象在摆脱了动物状态的奴役作用的一切民族中间总是一样的:对外观的喜悦,对装饰和游戏的爱好。”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只有当他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

为什么会游戏呢?游戏就是精力过剩的发泄当人摆脱了实用的功利目的,才能产生自由的游戏,正是这种无功利的、无目的的自由游戏,推动了艺术的发生。(喜悦的无规则的跳跃逐渐成为舞蹈,发之于情的声音逐渐成为歌曲。)

斯宾塞进一步发挥了席勒的理论。他认为,游戏与审美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两者都不能直接有助于维持生命,都与功利无关。

在低等动物那里,全部力量消耗在执行保持生命必不可少的机能上。只有功利活动,没有过剩精力。而在高等动物那里,并不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满足直接的需要上,那些没有消耗掉的过剩精力,产生了游戏。

游戏没有功利价值,但对个人和整个民族都具有生物学上的价值。游戏是真实活动的模仿,艺术也是如此,审美活动实质上也是一种游戏。

普列汉诺夫在《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中对游戏说做了激烈的批评。他认为,游戏产生的真正动因不是精力过剩而是劳动。游戏在形式上先于劳动,但游戏在内容上却是劳动的产物。(野蛮人的狩猎游戏,从个人来说,是游戏先于劳动,但从整个社会和部落角度来说,劳动先于游戏。野蛮人在舞蹈中再现各种动物的动作,无非是再度体验狩猎劳动中的快乐冲动。)

普列汉诺夫的一笔抹杀是不对的。游戏说包含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揭示了艺术发生的某些方面:

第一,人们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功利需要之后----哪怕是极低水平的需要,才有可能用过剩的精力从事艺术活动。

第二,游戏与艺术确实有许多共同点:他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人们实际的物质需要;他们都具有假定性;他们都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因此,游戏说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艺术的部分特性,艺术的娱乐功能就包含游戏的因素。

第三,对当今世界还存在的原始民族的艺术考察中发现,艺术确实与游戏有关。如集体狂欢舞蹈和歌唱强烈的感情和欢快的节奏。

但艺术与游戏也有本质的区别:

首先,游戏的目的是发泄过剩的精力或是某种活动的练习,而艺术的目的广泛而深刻;

其次,游戏是短暂的,而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

再次,游戏不需要观众,是个人的自娱,艺术是情感的交流,必须有观众;

最后,儿童喜欢游戏却未必喜欢艺术,艺术家喜欢艺术却未必喜欢游戏。

因此,游戏说未能科学的、全面的揭示艺术发生的根源,未能揭示艺术发生的真正奥秘。

三、巫术说。

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原始文化》中提出,是20世纪西方艺术发生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

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而原始巫术根植于原始人万物有灵的世界观。原始人如何利用灵魂达到控制对象的目的呢?这就是巫术。

弗雷泽在《金枝》中说:“如果我们分析巫术赖以建立的思想原则,便会发现它们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同类相生’或果必同因;第二是‘物体一经互相接触,在中断实体接触后还会保持远距离的互相作用’。前者可称之为‘相似率’,后者可称作‘接触率’或‘触染率’。巫师根据第一原则即‘相似率’引申出,它能够仅仅通过模仿就实现任何他想做的事;从第二原则出发,他断定,他能通过一个物体来对一个人施加影响,只要该物体曾被那个人接触过,不论该物体是否为该人身体之一部分。基于相似率的法术叫做‘顺势巫术’或‘模拟巫术’。基于接触率或触染率的法术叫做‘接触巫术’。”

所谓模拟巫术就是巫师对他所创造的事物的形象施加巫术以便对那个事物施加影响;接触巫术(交感巫术)就是对某一物体的某一部分,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部分施加巫术,就会影响到该物体的整体或其他部分。

法国雷纳克最早用巫术理论去揭示旧石器时代洞穴壁画发生的原因。

首先,洞穴壁画往往在黑暗洞穴的深部,因此这些壁画不是为了鉴赏,而是巫术。巫术认为,狩猎前在洞穴中画什么,就会在狩猎中得到什么。

其次,洞穴壁画不顾轮廓是否清晰而一再重复。这是得到了预期效果,人们期望每求必应。

再次,更为有力的证据是在动物形象的身上有被长矛戳刺或棍棒打击过的痕迹,这与交感巫术有关。

艺术的发生受到巫术的影响,这是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但不能说艺术发生于巫术。

[if !supportLists]第一,  [endif]并非一切原始艺术都受巫术的影响。

如饱餐后的满足或性欲冲动而产生的原始歌舞。

第二,影响并不是根源。

如果把艺术的发生归之于巫术,实质上是把艺术的发生归之于意识。那巫术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依据唯物史观,巫术归根到底发展于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

四、劳动说。

沃拉斯切克研究了原始人的音乐和舞蹈,指出原始人的歌唱和舞蹈有赖于节奏,而节奏又是在集体劳动中产生的,因此,歌唱和舞蹈队节奏的严格遵守,这种能力假如没有得到集体劳动的促进,那么它就不可能在原始部族的艺术中表现的那样明显。

毕歇尔说:“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上,劳动、音乐和诗歌是极其紧密的互相联系着的,然而这三位一体的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劳动,其余的组成部分只具有从属的意义。”劳动决定节奏。节奏又促成音乐、舞蹈的发生,不是没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集体劳动。

原始的造型艺术,如绘画和雕刻,同样起源于原始的狩猎生活。

艺术发生与劳动,无疑是正确的命题。但如何论证又是另一回事。毕歇尔、普列汉诺夫看到了原始艺术与劳动直接的、表面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在劳动中所产生的意识、观念、情感、审美等等复杂的因素对艺术发生的广泛的、全面的、深刻的影响作用。

从劳动到艺术的发生,经历了巫术礼仪、图腾歌舞等无数的中介,是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人类才创造了摆脱实用价值、具有纯粹审美价值的艺术。

第二节 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艺术发生的动力是什么呢?

第一,艺术发生的动力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想象、幻想等等原始社会的一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推动着艺术的发生。

第二,在这个动力系统中,并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决定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恩格斯说,马克思为无产阶级所创立的崭新的哲学派别就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钥匙的新派别”,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认为宗教、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一、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

生产劳动实践创造了艺术创作的主体----人,为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

首先,劳动使猿爪变为人手,猿脑变为人脑,这是从猿到人转化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劳动所创造的人手,既是人发生的前提,也是艺术发生的前提。而手又反转过来促进了劳动。直立行走为脑的改善提供了可能,而劳动使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猿脑进化为人脑。

其次,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劳动与语言有进一步推动了意识的产生,“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

再次,劳动推动了工具的制造。人成为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工具的产生是猿转变为人的标志。

但我们面临一个难题:我们说劳动推动了工具的产生,又说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对此恩格斯说:在工具和人类社会产生之前的劳动是“萌芽状态的劳动”,在工具和人类社会产生之后的劳动是“真正的劳动”。随着工具的产生,前者转化为后者,但二者都是劳动,所以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二、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条件。

劳动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使用工具、征服自然以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活动,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人们在劳动结束以后,必然把劳动的结果与劳动开始时的观念加以比较,看看二者是否符合。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对人的观念、情感产生有着不同的影响。

第一种结果是劳动的结果与原来的预想不一致,这就导致了图腾和巫术的产生。

原始人世界观的第一步是灵魂独立,灵魂不死,灵魂控制着人自身。然后原始人把自然现象人格化,万物有灵,是原始人世界观的主要特点。在原始人看来,世间充满了“精灵”,劳动失败就是精灵对人的惩罚。这就导致图腾和巫术的出现。(参见泰勒《原始文化》)

灵魂不死,万物有灵,图腾、巫术,这种种因素的综合,最终促成原始艺术的发生。

第二种结果是劳动的结果与原来预想的一致,这就必然导致人的征服欲、改造欲、创造欲的发生。

三、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条件。

审美的发生过程大约经历三个阶段:仅仅具有实用性而没有审美性;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审美性;仅仅具有审美性。

虎皮、熊爪、牛角,就是既具有审美性(装饰品)又具有实用性(护身符)。原始人认为它具有审美性,不在于“这些东西所特有的色彩和线条的组合”,而在于复杂的观念的联想,而这又是由狩猎生活的劳动所决定的。

历史在劳动中流逝,生产劳动实践是发展的、变动的,被生产劳动所决定的人们的观念也是发展的、变动的,因而人们的审美对象也是发展的、变动的。在狩猎时代,人们主要以动物为美;在农耕时代,人们不仅以动物为美,还以植物为美。

美感发生过程中最大的一次历史飞跃就是人们终于摆脱了对象的实用价值和功利内容,仅仅把对象的形式视为审美对象。这时,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了。

以上考察了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艺术,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人创造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表现思想感情的精神产品。所以,人是艺术发生的前提,审美性、情感性是艺术发生的必要条件。当前提和条件具备之后,艺术的发生就是必然的了。

四、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

生产劳动不仅创造了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而且成为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

原始艺术怎样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发生,资料匮乏,只能勾勒出大概的轮廓。

(一)、建筑艺术。

黑格尔说,艺术史的起点是建筑。

对于原始人来说,广阔的空间是他们生存的潜在威胁。随着狩猎的发展,建筑不仅是安全的隐蔽所,而且利用建筑物作为追击猛兽的驿站。但原始人的建筑还不能称之为建筑艺术。

从建筑到建筑艺术的飞跃是美与情感在建筑物上的凝固。

建筑,是人征服自然的重大胜利,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会引起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喜悦。鱼食,在实用的基础上美化它,就使建筑迈入了艺术的殿堂。人类最古老的艺术种类就是这样在劳动的基础上产生了。

(二)、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是我们所能看到的人类所创造的最古老的艺术,因为它所使用的媒介材料是最耐久的、因而也是最容易保存的材料。

原始造型艺术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原始造型艺术的题材是动物而不是植物,这是由原始的狩猎生活决定的。

第二,高度的写实性。这也是由原始的狩猎生活决定的。

高度逼真的造型艺术的产生,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对客观对象的敏锐的、正确的观察能力,;二是应用感觉器官与运动器官的创作能力。这两个条件都是在狩猎生活中获得的。

(三)、装潢艺术。

    原始的装潢艺术,少件器物上附加的饰物,多为器物本身的美化。

1、对人类或动物形态的摹拟。

格罗塞说:“从动物装潢变迁到植物装潢,实在是文化史上一种重要进步的象征----就是从狩猎变迁到农耕的象征。”

2、几何形图形。

它来自当时的社会生产实践。这些几何图形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简化了的动物形象,另一类是简化了的编制形象。

3、刻在武器上的图形。

那是部族的标志,同样源于狩猎活动。

首先,它是猎物所有者的标志。中间的野兽不一定立即死亡,武器上的标志可以证明他对野兽的占有权利。

其次,它是图腾的标志。原始人把图腾作为保护部族的“神魔”,祈求它降福于部族。因此这些动物的图形不必逼肖自然,它仅仅是某种动物的符号。经过原始人一代又一代的重复摹拟,它便越来越远离原物。

(四)、舞蹈。

原始舞蹈是原始的审美情感直率、有力的表现。原始舞蹈分为模仿式与操练式两种,都源于生产劳动实践。

所谓模仿式舞蹈就是对于动物和人类动作的节奏的模仿,它根源于狩猎生活。原始人要再度体验狩猎的欢乐并把这种情感传达给他人,这就是舞蹈的直接动因。

所谓操练式舞蹈,是祈祷、巫术热烈而隆重的仪式。原始人认为依靠巫术舞蹈就能征服无情的自然。舞蹈根源于巫术,巫术又根源于狩猎生活,因此巫术舞蹈归根到底根源于狩猎生活。

(五)、音乐。

在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音乐最突出的特征不是旋律而是节奏。

首先,这是由音乐的作用所决定的。原始人的音乐大多为舞蹈做伴奏,没有音乐的舞蹈或没有舞蹈的音乐都是没有的,而舞蹈必须有鲜明的节奏。

其次,这是由乐器的种类所决定的。任何民族最初的乐器都是打击乐器。

正因为节奏是原始音乐的突出特点,它无法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因而,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的形式就成为必然。这是由社会物质生产的一定阶段决定的。它毫无例外的存在于一切原始民族的艺术形式之中。

音乐不仅随生产实践的产生而产生,而且随生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首先,生产实践的发展丰富了人的思想感情;

其次,生产实践的发展创造了日益增多的表达思想感情的乐器;

再次,生产实践的发展促使社会分工的发展,使一部分人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用以提高自己的音乐技巧。

凡此种种,促使音乐、舞蹈、诗歌的分化,成为各自独立的艺术形式。

(六)、诗歌。

原始人劳动过程中的需要是原始艺术产生的直接动因。原始诗歌的土壤是原始人的劳动生活,因此,它与文明社会的诗歌有质的差别:

第一,在任何文明民族中,对自然界的赞颂成为诗歌不可或缺的题材;但在原始诗歌中却没有。

第二,在任何文明民族中,对爱情的赞颂是诗歌永不衰竭的主题;但在原始诗歌中,直接的、粗野的猥亵与肉欲的描写代替了缠绵悱恻的爱情。

第三,在任何文明民族中,诗歌的内容重于形式,没有内容就没有诗歌;但原始诗歌中,形式重于内容,如节奏和动作。

第三节 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艺术发生于文明社会之前。文明社会与之前的艺术有本质的差别。在文明社会之前,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道德、宗教、艺术没有明确的区分。

原始艺术的显著特征就是它的混沌性。那原始艺术是如何摆脱混沌产生文明社会“纯粹的“艺术呢。

一、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

第一件工具与第一件艺术品只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都是人的创造,都具有人工性。人工性确实是艺术品的重要特征,但并非具有人工性的都是艺术品。作为艺术品,它不仅是人的创造,而且是人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蕴含情感的形象创造。工具仅仅是为了实用目的的创造。生产在艺术发生之前,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既然工具不是艺术品,为什么说它是上限呢?

第一,工具与艺术都是人的创造,艺术的创造是工具创造的逻辑发展。

第二,工具是人类社会的起点。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都是在人们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产生的。

第三,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为人们所喜爱的形式经过世代的积累逐渐与实用观念相分离,成为独立的审美形式。

第四,工具促进了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了手的灵巧、脑的才智以及手脑配合,所有这些又导致造型艺术中技巧、技法的产生。

从工具的产生到艺术的发生,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纯粹的实用品,它的标志是人类所制造的第一把石刀。

第二阶段,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或者说,既不是纯粹的实用品,又不是纯粹的艺术品。这就是艺术发生的开始,我们叫做“准艺术”、“史前艺术”,或者用黑格尔的话“艺术前的艺术”。

“准艺术”与实用品的根本区别就是它在实用品中渗透了原始人的思想感情、审美意识这些精神内涵。艺术发生的过程就是在人制造的产品中实用内涵逐渐下降而精神内涵逐渐上升的过程,也就是从实用产品中逐渐分化出精神产品的过程。

第三阶段,纯粹的艺术品,这就是文明社会的艺术。

二、“准艺术”的发生。

    “准艺术”发生在狩猎经济为基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四万年至三万年以前。“准艺术”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

三、“准艺术”的繁荣。

“准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过渡性与发展性。如狩猎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过程中,陶器的出现,陶制材料比石质材料易于造型,易于保存,人的思想感情与审美意识能更充分的体现。

陶制品按器形分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用作器皿的陶器,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二类是拟形化的陶器,既具有实用价值,又明显的追求审美价值;三类是动物塑像的雕塑,实用价值在下降,审美价值在增强,“纯粹的”艺术已呼之欲出。

陶器的纹样大约有四种:一类是植物纹样,产生源于狩猎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过渡,植物逐渐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二类是几何纹样,它根源于生产实践,例如编制;三类是动物纹样,它不仅是狩猎时的对象,还包括图腾的象征;四类是人面形的纹饰,随着人类征服自然力量的增强,日益认识到自己在自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四、“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

“准艺术”随原始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繁荣,随原始社会经济的衰落而衰落。但“准艺术”衰落了,并不是一切艺术都衰落了。

金属工具的使用深刻影响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首先,阶级产生了。金属工具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社会有了剩余产品,这就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前提。社会和家庭中的不平等必然产生等级观念,这种观念将深刻的影响“准艺术”的命运。

其次,掠夺战争产生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观念的增强,掠夺战争成为必然。暴力带来了“准艺术”的衰败,也催开了文明社会的艺术之花。

再次,宗教发生了。原始社会的宗教观念仅仅是一种朦胧的、混沌的意识,使人们对世界的一种幼稚的、歪曲的反映。巫术是宗教的萌芽,但它与宗教的区别在于宗教的深刻根源是阶级的产生,人们在阶级的统治下,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都成为统治人们的异己力量,使人产生了恐惧,“恐惧创造神”。

“准艺术”衰落的标志是陶制品艺术从高峰的跌落和欢快和谐艺术风格的消失。真正的艺术产生的标志是实用价值下降、深入等级观念、作为富人饰物或宗教祭器象征的玉器与青铜器艺术的繁荣以及狰狞恐怖的艺术风格的产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