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

导读一百二十一|巨婴国【1】

2020-10-17  本文已影响0人  罗益明

这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先生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他试图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视角来破译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并试图解构中国传统固有的孝道文化,那在他看来,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无非就是本书标题所表示的巨婴,所谓巨婴,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个体,在身体上已经发育为成年人,而在精神上还保留着婴儿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

具体而言这些巨婴特点包括:自我意识狭窄,无法预知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可能造成什么影响;人身依附,使自己成为他人或机构的一部分,丧失或出卖个人良知底线;在人际和社会层面,为了操控而操控,无法施与爱或享受爱。

虽然个人知道前文两个问题非常宏大,恐怕不单单只是这一个概念就能通解,但是这个概念至少提供了一条可能性的途径,帮助个人去洞察与探究前面两个问题的答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武志红受孙隆基先生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影响很深,因此,在读完这本书后,也可以去看看那本书,再有关于这本书的导读,个人还是选择采用前面的要点分析法。

第一个要点,心理学者曾奇峰先生认为,所谓精神分析,它是一门关于心灵自由的学问,它告诉你是什么和为什么,从不告诉你该怎么做。

第二个要点,心理学者曾奇峰先生认为从心理发展阶段来说,孝顺表示固着在4岁前的人际控制和反控制期,人格还没有发展到更高的爱的级别。用爱替代孝顺,是全文明级别的巨大进步。

第三个要点,“中国式好人”,所谓“中国式好人”即:他们看起来对人很好,但情感是淡漠的,缺乏热情,并且总伴随着孤独,就像是活在一个孤岛上。

第四个要点,巨婴的具体表现,全能自恋性的本我、绝对禁止性的超我和软塌塌的自我,所谓全能自恋性本我即,我是神,世界应完全按照我的意愿运转。绝对禁止性超我,即,你的一切自发行为,都是不对的。两者冲突太强,以至于作为协调者的自我没法协调,所以变得软塌塌了。

第五个思想要点,国内的精神分析学界有一个基本共识: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还停留在口欲期,吃是快感,而且1岁前婴儿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婴儿必须和妈妈在一起,并且婴儿的生活是不能自理的,这也是中国成年人最经典的特征。

第六个思想要点,从年龄上来讲,精神分析师们私下里会认为,所有人的心理年龄都停留在5岁前,所有民族也如是,而且5岁前分这样三个阶段,0—6个月,作者称之为一个人的阶段,即,虽然看起来婴儿是和妈妈或其他抚养者在一起,但婴儿会觉得,整个世界只有他一个人存在,且整个世界必须以他一个人的意志为核心,他接受不了不同。

在6个月—3岁,作者称之为两个人的阶段,即,婴幼儿开始意识到,他和妈妈是两个不同的人,他既需要和妈妈亲密,又需要独立。由此,亲密和独立构成了一对矛盾,两个人的意志同时存在,也构成了一个矛盾。这时,婴幼儿能接受彼此意志的不同了,但还需要妈妈在自己身边,还接受不了长时间的分离。所以对忠诚的要求比较高不同即是敌对世界。

并且,两个人的阶段的主题,是抢夺控制权。一个人的阶段,会绝对地追求控制权,必须是,只能一个人说了算,另一个人的意志得被消灭。两个人的阶段,虽然也争夺控制权,但不再是有你没我的控制权,而是可以接受对方与自己的不同,但希望自己的控制权多一些,同时要求两个人的身心都忠于彼此。或者说,你要忠于我,而我可以自由。

而3—5岁,俄狄浦斯期。我称之为三个人的阶段。发展到俄期这个阶段,就意味着,一个人能接受关系的复杂性了,我爱你,但我也爱别人;你爱我,你也可以爱别人。这个别人,譬如是孩子,譬如是工作,也可以是伴侣的异性朋友,你会要求一个忠诚的底线,但不再要求对方绝对属于你。

第七个思想要点,共生,在作者看来婴儿在六个月前的状态就是共生的状态,即自己与妈妈是一体的,不分彼此,这本来是正常状态,可是六个月后还保持这种状态,那就是病态共生,而且严重到可能演变为共生绞杀了。在该书作者看来,所谓大家庭、集体主义、没有界限、拒绝AA制、以己度人、统一思想等,都是共生绞杀的思想,因为独立个体并没有孕育出来。

第八个思想要点,全能自恋。所谓全能自恋,就是世界应该按自己的意志运转,如果不按,那就会愤怒,恨不得毁了世界和自我。那在作者看来,这个皇帝梦以及皇太后梦,都是如此,更进一步所谓孝顺也是基于此。而且这种心理还会跟共生心理结合在一起,因为要共生,无法独立,需要依附他人,但又因为全能自恋,所以又要展开争斗获取话语权,当最有权力的出现时,其它人出于弱势就选择依附于强者,装孙子或者奴才。

第九个思想要点,偏执分裂。这个是三个月大婴儿的心理,所谓偏执即我的判断、我的意愿必须坚持下去。所谓分裂,即,事情一分为二,且两者不能并存。譬如,好坏不能并存,黑白不能并存,善恶不能并存,不同意见不能并存……偏执分裂加一起,则成了,我是好的、没有一点缺点,坏蛋们则没有一点优点。

那如果世界不按其意志转移时,其就会陷入无助,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会暴怒,会有一股破坏性的力量指向外界,因为他会觉得失控,不是我自己的问题,而是外界的问题,而且这股力量一定是主观恶意的。

第十个思想要点,中国式家庭的普遍现象:首先,中国人普遍的意识中,亲子关系才是第一位的;其次,中国家庭中,夫妻之间的情感质量,普遍不怎么样。一个超焦虑的母亲,一个严重缺席的父亲,和有问题的孩子。

父亲的缺席有两种:一种是,他们很少在家中;一种是,他们虽然常常在家里,但他们对家庭是回避的,既回避和妻子亲密,也回避和孩子的高质量沟通。这还衍生出一系列问题。

这个问题,被作者总结为中国式家庭的轮回链条:第一环,结婚,结婚时,做选择的标准,不是情欲与激情,更非爱与恋,而多是安全感,不仅结果是,婚姻相对稳定,但缺乏情感。第二环,婚姻生活,因为因没有感情的滋养,也因为重男轻女令女性严重缺乏安全感,导致妻子一方怕孤独,于是去抓丈夫,控制丈夫,而丈夫觉得,本来就缺感情基础,更不愿被妻子紧紧抓住,那会让他重温幼时被妈妈吞没噩梦,所以丈夫要选择逃走,逃走的方式可以是工作、爱好,或者其他女人。

第三环,生子,因为丈夫控制不住,所以就控制儿子,弥补内心的空洞。其次,丈夫逃离妻子时,会愧疚与不安,也担心后院起火,当发现儿女可以填补妻子内心的空洞时,他们也会将儿女推向妻子身边。所谓的恋母情结,在中国出现了变异,爸爸甚至不与儿子竞争,而是迫不及待地将儿子推给妻子,这样他就自由了。

其次,主要因男人想逃离妈妈的潜意识的动力,导致做父亲的男人不仅逃离妻子,也逃离女儿,与女儿的关系也很疏远,这导致女儿即便在母爱一环上有所改善,但在父爱一环上仍相当欠。

第四环,这样的男孩女孩长大了,男孩抗拒情欲表达,抗拒亲密,同时被动;女孩则不知情欲是何滋味,并因被抛弃的创伤,而对亲密有强烈渴求,但又觉得得不到,所以会找容易掌控的男人,也即被动的男人。于是,又重复了轮回的第一个链条——夫妻之间缺乏情爱。

第五环,母子共生。妻子想抓丈夫,丈夫想逃,这还不够,更要命的是,婆婆也想抓儿子,儿子对于妈妈,儿子意识上还不能逃离。由此,催生了一个独特的中国式现象:儿子必须和妈妈黏得紧一些,不能逃离;儿子和儿媳疏远,却成了可以被接受的现象,唯独妻子不能接受,但只能独自品味。

其次,中国的妈妈们与自己的丈夫关系质量差,而与孩子特别是儿子构建起了共生关系,这会导致,她们难以脱离这个关系。共生关系具有强烈的排外性,对于共生关系的双方来说,其他第三方都是入侵者,儿子会将父亲视为入侵者,而婆婆会将儿媳视为入侵。

第六环,公公的隐身,就是他在家庭处在一个隐身的状态,第七环,小三,小三通常是原生家庭缺爱的孩子,她的出现可能弥补了这个家庭在冲突中丈夫的某方面需求,第八环, 老男人,他们需要的权力控制,只需要他人的服从。

第十一个思想要点,中国式家庭关系偏向的是权力与控制,而非爱与自由,那么所谓集体主义,所谓孝顺届是由前者生发而来。在作者看来,一个个个体,不敢活出自己,不敢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要按照我要为别人来活的思维逻辑,那么一方面会变得很挑剔,比如: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而你呢?另外一方面,自我本身价值感低,并使得自己生命的价值在一堆看似高尚的选择中指向终极的虚空。

第十二个思想要点,在作者看来美国的个人主义的解药,绝非集体主义,相反,恰恰是他们的个主义还不够。所谓还不够的意思是,还没有达到“完善的个人”的目标,还没有自我实现,也未成为他自己。并且,个人主义有超越界的精神在,个人是对上帝负责的,直接与上帝对话,而非自我中心的无边膨胀。而所谓集体主义的真相在作者看来是,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太低,导致大多数人的里子是破碎的,必须千人一面,用共生的方式,追求和他人的融合。

第十三个思想要点,在作者看来,所谓的妈宝男,有可能这只是他们的一个表象,表象呈现为听妈妈的话,但内心深处,他们可能有不为人知的阴影。

他们可能会有一个严重的分裂——将妈妈的形象分裂成“好妈妈”与“坏妈妈”,将好妈妈投射给真实的妈妈,而容易将坏妈妈投射给妻子,这种心理机制,使得他们不能对真实的妈妈表达坏的情绪,但可以将坏的情绪投射给妻子。他们绝对不能疏远妈妈,但却可以看似毫无理由地疏远妻子。

所以在作者看来,找恋人时千万不能使用僵硬的逻辑——一个人对妈妈好,对妻子也会好。如果这种好是流动而自由的,就是真的,但如果这种好,像是一种教条,带着僵硬味,那就要警惕了。

第十四思想要点,在作者看来全能自恋分为意志自恋和完美自恋。所谓意志自恋,即我的意愿必须付诸实施,不能被阻拦,特别是,作为伴侣或亲人的你不能阻拦。

所谓完美自恋,即,明确觉得或隐约觉得,自己是完美的。明确完美自恋的,通常是对个人形象的自恋,隐约完美自恋的,则常是对道德和能力的自恋。完美自恋常意味着,因为我是完美,所以关系的所有问题都是对方的,而意志自恋对关系有很直接的杀伤力,因对方必须遵从我的意志并帮我实现愿望,若没有,则会暴怒。

所以,意志自恋会导致强控制和暴烈情绪。全能自恋受损引出的暴烈情绪,有人直接将它付诸行动,这会变成现实的强攻击性,它经常达到恨不得对方去死的地步,所以会压抑它,但转而变成对自己的强烈攻击。

归结到底,全能自恋的逻辑是,要么你和我想象的是一样的,这时你和我是一体的,你是我的人,你是好的;要么你违背我意愿,就和我分裂成两个世界,变成了非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