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换一下思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一周听了一节科学课,上的是“如何让小车动起来”,老师以马车、自行车、汽车等不同车型的动力系统引入,带领一名学生利用垫圈、绳子演示了小车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紧接着提出了“小车运行速度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的核心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与猜想,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因为实验过程会比较复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探究,老师特意录制了一个视频供学生观看,在观看了小视频以后又引导学生讨论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但是学生的兴致已经被激发起来了,很多人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实验了,因此很多人都没有认真听同学说到的实验注意事项,果然,在后面的实验中,有小组就因为忽视了大家说的注意事项,而导致出现了实验数据不准确的现象。
在评课的时候,有一个老师提出了这一点,于是执教老师谈到了自己的纠结,她说,她在设计课的时候也想到了这一点,但是不知道怎么处理才更合适,她认为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对待科学探究的严谨性这两点来说,应该要让学生在实验前思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但是操作起来确实会出现课堂中的现象,自己也感觉不知道如何是好。
针对这个问题,我首先肯定了执教老师的想法,我也认为学生做实验绝不只是为了要得出一个实验结果或者验证一个猜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探究科学的意识以及进行科学探究的素养,这个素养当然包括了实验的严谨性。
接着我帮她们梳理了这个问题,我说,既然观看小视频必不可少,思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也那么重要,那么二者谁都不能放弃,我们怎么才能找到一个方法既能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实验的注意事项又能认真地观看完小视频呢?
三个小姑娘都还是一脸茫然。
于是,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这个问题,执教的老师采用的是先看视频再讨论注意事项的步骤,我们可不可以把顺序换一下呢?前面学生已经通过讨论,认为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想,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可以如何来设计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如何设计实验步骤,需要注意些什么,这样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不仅打开学生的思路,而且他们会对自己讨论出的实验的注意事项印象深刻,实验中不容易犯错。在讨论了实验的设计以后,再播放实验的演示视频,他们会产生验证自己的设计的强烈需求,观看视频也会特别认真,同时还会通过视频对比修正自己原来的设计。这样一来,不仅会非常认真地观看视频,而且也能牢牢记住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原来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听我这样一说,她们豁然开朗,连连叫好。我接着说:“教学设计是为教学服务的,千万不能墨守成规,只要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的时候换一下思路,或许问题就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