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余晖
几点寒霜落野堤。青山远黛笼清溪。
飞鹭掠波声自喜。心欲醉。
暮阳红映长天际。
云影参差分两歧。风来荡漾惹人迷。
独立江皋情绪异。思如洗。
忽听谁唱春天里。
杜安世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两平韵、三叶韵
疏雨才收淡净天。微云绽处月婵娟。
寒雁一声人正远。
添幽怨。那堪往事思量遍。
谁道绸缪两意坚。水萍风絮不相缘。
舞鑑鸾肠虚寸断。
芳容变。好将憔悴教伊见。
Ps:古诗词创作在我看来就像“绣花”,诗词格律就好比描好的架构,我们只需要锦上添花即可。
下笔之前观摩一下例词,看看有什么特别要求,然后选好适合表达内容的韵部,就可以穿针引线,捻词琢句了。
我们都是从模仿先贤开始的。然而一开始照猫画虎,可是画皮画虎难画骨,这当然需要无数次的历练之后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们常常会看到好多作品有篇无句(平淡寡味),或者有句无篇(缺乏诗眼),读后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都很正常,慢慢领悟其中的奥妙,古诗中很多金句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格律只是敲门砖,但是我们也不要沦为格律机器人。诗词伯乐说格律的最高境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练习之后,不经意间写出的句子竟然合乎格律。这就说明了潜移默化的功效。
再者,功夫在诗外。想要写好古诗词,必须要有良好的文字驾驭力和想象力。唯其如此方能写出空灵的诗句,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书、读好书了。
很多新人是用新韵来创作古诗词的,毕竟新韵跟现在的发音差不多,而古韵随着时代的变迁有很多都有变化,跟现在的读音存在差异。所以从新韵入手就不会令人产生畏难情绪。但我认为入门之后还是应该掌握一些古韵知识,不然会造成我们误判前人的作品。
诗词很难分家,我以为相对来说填词比较容易一些,律诗讲究太多,一不小心就会犯上“诗病”,比如对仗合掌、重韵挤韵还有句子的节奏变化等等,忌讳很多。
可以这么说,会写律诗就会填词,会填词却不一定会写律诗。“能写”与“会写”是两码事。前者只是能写出合乎格律的作品,后者是写得好,写得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