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 7
61. 一切际遇均是因缘。争取好的结果,反抗不好的结果,关键是平静接受最后的结果。
62. 科学技术是人类追求自由的真实脚步,政治法律确保人类追求自由的秩序,艺术则是人类对绝对自由营造的一种幻梦,即瞬间虚幻地挣脱时间空间限制达到的一种精神自由状态。
63. 没有迈不过的坎。每每以为自己似乎过不去的坎,一步一步走过来后,你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艰难。
64.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这简单。难的是不平也要不语,因为当时看可能是不平,长远看、全面看未必是不平。天道好还,一得一失不可当下计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65. “不出户庭,无咎。”在单位,少串岗少聊天便少是非。
66.清初刘献廷 《广阳杂记》说:“忘履,足之适;忘带,腰之适也;忘宾,主之适也”,这是通过“忘”来摆脱限制。死是对生的限制,可以说:忘死,生之适也。
67.考核工作日益复杂化,实实在在成为一项系统工程了。要知道,老祖宗传承于我们的是概括思维、是模糊思辨,九品中正制是老祖宗察人的创设。现在我们在精准识别的诱惑下,放弃直觉感性,专心于细化量化,输入标准和数据,运用程序机械地得出对人事的判断。岂不知我们在试图厘清各种细节追求精准的同时必然走向复杂,最终在复杂中反而失去精准。
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日益排除和压抑人的直感,其实,直感天生具有从宏观、从整体把握事物以及从事物之间总的联系中认识事物的本能优势,当然,缺点在于无法自证自己,说服他人。
68.要知道只有“亲生儿子”没有“亲生父亲”,要知道“内子”“外子”皆非子。
69. 生命的消失状态叫“死”叫“亡”,生命的存在状态叫“生”叫“活”。“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主席的这句诗说透了生命的本质。一切表现“生”与“活”这种生命的本质状态的作品都是引人入胜的。
生命的自在状态和生命的竞争状态都是令人心醉的,因此,表现自在和谐的那种平衡状态和表现限制与突破的那种张力状态,就成为艺术的两种审美追求。
70. 从吃饭看人,从说话看人,总之,从嘴看人。看一个人的贪欲,看一个人的自制。贪食、贪杯、图口舌之快,都是自制力差的表现。古人云:人无寿夭,禄尽则死。又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个人的命运与“嘴”休戚相关。因此,做人首先要把握住嘴,制欲先制口腹之欲,修行先修口舌之德。
90.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如此良友,一生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