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2021-09-07 本文已影响0人
黄小丽的私人订制
在几层楼高的家里读《陶渊明的遗产》,有点不得劲。下午三点过,我果断推门而去,来到了有树木有河水的公园。
走在泥土和石板镶嵌的地面,我的心接了地气,变得欢快而活跃。空旷的山谷里,布谷鸟的叫声在回响,玉米扬花,空气中飘荡着清新的植物散发的味道。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多年前待过的乡村。
那树是有生命的,花草也是鲜活的,我裸露的手臂和脚踝被咩咩蚊叮咬着,一粒眼屎大小的黑点,你以为是一粒灰尘,局部的痒痛让你知道,那是一种可以攻略人类的微小生物。
人与人的交流是显像的,而人和大自然的交流是潜移默化的。我什么也不需要说,往那里一坐,或者一走。安安静静的融入那个环境就足够了。再出来的时候,就该留下的留下,把该带走的带走了。我们配合的如此默契,什么都不要说,却胜过千言万语。
我盘腿在草地上,看着自古以来人知识分子与土地的情节与取舍。耳畔有风轻轻拂过,叶片微微的翻动着,我突然呆住了,就像一个老农,在午间休息时分,望着田间地头里自己一颗颗栽种的庄稼,在顺利的拔节生长,那种满足让大脑满满当当。
我走走停停,前面几米路就是尽头。另一种生活的源头。我在路口徘徊,索性坐在一株梧桐树凸起的根须上。我想起了老家的姑姑姑父,他们日夜守着那座山,就像脚下已经伸出了根须一样,牢牢的吸住了那方土地,生在那里,死在那里。像一株庞大的植物,不适合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