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我们究竟需要多少钱
从离家读大学以来,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持续面临着经济困境的问题。
新兴的数码产品、种草的化妆品、一件比一件贵的护肤品、买不完的新衣服和聚不完的餐就像是魔咒一样围绕着我,压榨着我原本就单薄的钱包。而突发奇想的旅行和演唱会门票,更像个吸血鬼般榨光了我的蚂蚁花呗。我就像个瘾君子般日复一日地刷着淘宝代购和门票,誓要花光最后一分钱。
读大学以前,我一直活在伸手要钱不够撒娇的世界里,尽管不曾拥有大手大脚的资格,但也极少面对钱不够花的困境。饭在家里吃,衣服爸妈买,想要的东西只要言之凿凿说出一二三四来就一定会得手。
所以当真正进入配给制生活时,我根本无法压抑自己庞大的购物欲,且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同落后的生活费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在去年的某一个月底,矛盾终于爆炸,我支付宝加微信加银行卡凑起来的钱都不足两位数,饭卡也早已只剩凄凉的个位数,更雪上加霜的是,即将到来的下个月,我还有好几百块的花呗没还。
直到当我被支付宝账单敲醒,打算真心实意的面对生活的时候,才发现生活从来都不好过。
当人家都在聊新鲜的剧集和火爆的综艺时,我只能因为校对在图书馆昏暗的灯光下给自己滴眼药水;当别人都兴致勃勃出门约饭时,我只能笑着婉拒邀约走上通往食堂的道路;当好友都在嚷嚷又种草了一支新口红果断买买买时,我还在斤斤计较没拿到的稿费,一笔一画计算还要多久能买个水果奖励自己。
当然,过得这么惨,都是自找的。放纵过后收拾闹剧的时候,总是很艰难。
冲动消费是容易的。淘宝加入购物车点击购买,支付宝指纹验证完成扣款,一套流程一气呵成不过三分钟。朋友约你一起吃饭看电影,想都没想也就答应了;路过超市零食店,每天花十来块钱好像也不是件大事。支付宝真是个可怕的产物,没有实实在在的钱出去,五块钱和五百块的感受都差不了太多,还有花呗垫底,给人拥有无穷无尽的钱的错觉。
可冲动过后的人生却是艰难的。倔强着不好意思和家人说生活的困窘,就咬牙撑着每天就吃一餐;每天看着支付宝里的余额发愁,暗自盘算把未来每天能花的钱精确到角;看着自己花大价钱买来的东西满足三分钟,接着就陷入新的欲望中无法自拔,等着下一次冲动购物的来到。
我们一边叫嚷着没钱了要节省再也不能花这么多了,一边陷在自己画下的牢笼里,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透支——压缩日常生活——下一次透支的死循环。然后寄希望于月初即将到来的生活费。
亡羊补牢不是办法,我们必须在悲剧循环前终止悲剧。
从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那些这辈子都不可能用完的口红开始,想想有多少没用完的护肤品和化妆品;想想是否真的有必要买那么多当季的新款服装和鞋子;思考是否真的有必要为了演唱会的VIP位置定下六个月的分期;想想不是当季的新款手机就一定会被社会淘汰吗?
我们或许需要一些东西来满足正常的大学生活,但需要不是放纵。我们更需要维持生活在一个正常的轨道上周转,而不是放任内心的恶魔将生活变得难堪。
有场经典的金钱辩针对“钱是否是万恶之源”作了详细讨论,我记忆最深刻的便是“钱只是工具,不是万恶之源,人性中的贪欲才是”。贪欲把我们金钱耗尽,反倒回头指着钱的鼻子骂它蛊惑了我们,这自然是不对的。
钱是好个东西啊,有足够钱的时候,连追逐理想的底气都会足上几分。
可在有限钱情况下,只要懂得合理分配每一分钱,我们好像也能把人生过的不错。
在大学,我们究竟需要多少钱呢?其实我也没个准头。毕竟每个人的家庭情况生活环境和生活需求不同,对钱的要求肯定不同。
但我想说的是,不论我们需要多少钱,都应该尽可能的把它们花在有价值的地方。可以是见世面的旅行,可以是自我颜值提升的化妆品,可以是与人交际的饭局,可以是网课和书籍。只要付款后三十天,你还觉得当初自己付钱那一瞬间做的决定无比英明,都是有意义的需要。
我们总是要在大学里花掉很多钱的,但除去金钱本身,我们应该花钱路上找到更理智而从容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