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词
最近阅读《道德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对此颇有感触。
关于无为之事,以前我表达过自己的看法,引用佛经的观点:“不尽有为不住无为”,是对世人的相处之道,也在家庭和夫妻关系中呈现。
家庭中,如果一个很有为的妻子,可以为家庭,为丈夫,做很多事情,那么丈夫就会处于无为状态,有的人说妻子强势,丈夫才会外出搞事情,实际上妻子做了太多有为的事情,而让丈夫没有可以展现在自己的有为,这种有为,也是一种自恋,自尊的满足,如果一方面太过有为,另一位没有发挥自己有为的空间,自然处于无为状态。
当然对孩子也是这样,父母对孩子过于有为,孩子自然处于无为。
所以如果圣人在社会上太过有为,那么就不会给众生有所表现的机会,在朋友相处的关系中,很多人不解,说我对他那么好,为什么他还要离开我,对别人的好其中除了好之外,还有控制的欲望,有为,是真有为。对方知道别人对自己好,但是想到这么重的恩情,我还如何偿还,如果长期下去,我会越来越觉得有负罪感,甚至有一点小情绪也不能对对方敞开心扉,稍有微词,便会被认为忘恩负义之徒。心里想着,我还是离你远点吧,反正我怎么做都是错误的。
所以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和佛教中所说的“不尽有为不住无为”观点是相同的,当然和心理学经常提起的控制他人的欲望也是相通的。
关于不言之教,就是没有言语的说教。
我们经常言传身教,不教你,你会吗,初级阶段,我们是需要有言传身教,而后期的说教会让一个人失去耐性,在心理学领域当中经常说的是,不说教,不教育,不批评,不指责。其中很多都在说不言之教。
有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二三十年了,每天都在重复,那个臭袜子不应该乱放,每天自己清理居室卫生,喊了很多年,也快喊不动了,孩子始终没有任何变化,这便是说教的后遗症。
很多人说,我明白这些道理,我知道该怎么做,我知道赌博不对,可是我就是改不了,我知道但是我做不到,明知道不应该,但是忍不住。这是在对自己说教。
虽然白居易说:“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其中对老子留下道德经有微词,但我们看看生活中,很多人的说教是没有留下文字的,而那些口头文字的杀伤力远远大于书本上的文字。
引起人们思考的文字,远远大于告诉人们怎么去做的文字更有价值。
说教,言教,兴许只会让我们使用,但是我们也在帮给我们说教的人行驶他的自己动作而已。而我们并不在,只是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