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际关系有什么特性?
说到中国式关系的培训大师,不可错过的一个人就是曾仕强。曾仕强被誉为中国式管理之父,研究中国管理哲学近三十年,曾任大学校长、教授多年,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研究颇深,且通晓古今,擅长中西比较,对中国式人际关系的来龙去脉与要领规则有着独到的洞察和见解。
如果说之前为大家分享的一些人际沟通技巧是“术”,那么曾仕强更擅长洞察和分析中国人性和中国社会关系之特性,这些底层逻辑来源于日常个人经验和我国的经典书目,如《易经》《道德经》等等,归根结底思考的都是人之本性,对于这本备受推崇的关系学书籍我翻过三遍,每次都有意犹未尽之感,至于这些内容是否有价值,并为我们所用,大家还要见仁见智,结合阅历做属于自己的解读。
当我们在探索人际关系的奥秘时,也想为大家提个醒,很多人把“搞关系”看成是负面的东西,似乎好人不搞关系,只有心术不正的人才搞。这样看待人际关系不免偏激。人际关系本身是中性的,运用得当,便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行为正当的人对拉关系、套关系,不用特别敏感。人际关系不仅是做人的道理,也是做人的技巧。如果只是学习类似于厚黑学中的权谋奸诈之术,而不端正做人的基本原则,这样的人际关系一定是不顺畅的。
想要解决如何处理好中国式的人际关系,首当其冲的是了解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特点。每一个社会群体的形成都有深刻的历史和民族根源,中国人也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一套东西。相比西方,中国人重视伦理道德,重视合理的不平等,中国人之间充满关怀,有时会有边界不清的问题等等,下面就来具体说说。
1
言——模棱两可,言不由衷
我们对陌生人经常说“逢人只说三分话”,同时对亲近的人又主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是在“言无不尽”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忘记“逢人只说三分话”。即使关系密切,也要为了对方自尊心或其他原因而有所保留。
中国话很不容易听,我们有时要用心去看才能领悟到深层的意义。
就拿常说的“随便”来举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随便使用起来有三层意思:
第一是代表“看看你的诚意”。人家问我要什么,我说随便,意思就是说:衡量自己的能力,看可以提供什么。我说随便只是不想为难你,而你如果真的随便打发我,就是轻视我。
第二是表示具有:“单凭物质不足以表达全部敬意,必须拿精神来补助。”的用意。如果别人送给你一件非常好的东西,他可能会说:“只是随便买的。”这不是谦虚,而是中国人认为精神高于物质,同时也希望对方不要产生受之有愧的心理负担。
第三是暗示“我有我的意见,只是不便说出来”。有时会为了自己的意见可能让对方为难,所以抛出一句“随便”,好让彼此有个商量的余地。
所以说,“随便”并不“随便”,它体现了中国人追求的“合理就好”的原则。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不知道你能否看的懂这些隐含的意思呢?所以对于一个有修养、有分寸的中国人来说,是不随便说“随便”的。
中国人信奉明哲保身的智慧,在说话上谨言慎行,在看清楚之后,合理地表达自己赞成或反对的意见;尚未看清之前,千万不要冒失,以免被人利用或被人看不起,令自己骑虎难下。
2
行——谨慎小心,反求诸己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首先习惯于弄清对方是谁,倾向于以不同的标准对待不同身份的人。同一句话,你的朋友和你的上司说出来,应对方式也会不同。当我们看见或听说一个人,总要进一步追问是什么样的人,并且依据其身份地位做出不一样的反应,这才合理。这也不是“势利眼”,只要保持合理的程度,不要前倨后恭,没有什么不好。
中国人喜欢凡是追求合理,但是又会注意“反求诸己”,即在要求他人合理之前,先求自己合理。以自己的合理来影响他人,使他人也能合理。有时自己合不合理要通过他人的反应来判断。他人的反应像一面镜子,会如实的反应自己是否合理。当对方表现出不合理的行为时,不要轻易指责对方的缺失,而是应该反省自己是不是合理。
举个例子,中国人认为,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敌人的敌人也是朋友,所以人和人的关系是很复杂的,一个人在不清楚对方的真实意图的时候,是不会承认自己和对方的关系的。这种情况下,贸然问起和别人的关系,可能得不到真实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先亮明自己的目的,再去问对方,给对方斟酌的空间,这才算是合理的行为。
3
心——追求圆通,善于自保
圆通不同于圆滑,虽然表面上看都是“推、拖、拉”,一副打太极拳的模样,但两者的本质不同。圆通的人希望用这种方式找到合理的大家都能接受的答案,而圆滑的人压根不想解决问题只是推脱。圆通就是面对现实,负起责任,还要加上不伤害面子,这是高难度的素养,一般人很难精于此。
如何做到圆通?作者建议:
第一,将心比心是圆通的先决条件。多以欣赏的眼光来体会他人的圆通,比较容易吸取他人的经验。
第二,不要完全排斥“”推、拖、拉“,也不能凡事都”推、拖、拉“,以免一不小心,就变成令人厌恶的圆滑。
明哲保身是中国人普遍秉持的人生哲学。为了防止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大家都会适当的深藏不露。喜欢保留实力,不强出头的低调与藏拙会让人的敬意翻倍。这不是不露,而是站在不露的立场,来求取合理的露,以免露的过分,对自己有害,不可逾越合理的范围,以免留下后患。
中国人的很多隐形价值观的核心都是趋利避害,危机意识比争夺意识更强,为了避免祸患要明哲保身,以让代争。
4
性——爱占便宜,死要面子
中国人的本性是什么?简单来说有三点:第一怕吃亏,中国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自己吃亏上当;第二喜欢占小便宜,中国人一般不奢望去占大便宜,专占小便宜;第三,自私又爱面子。
更有意思的是,也是大家一定要切记的,使一个中国人觉得没有面子,吃亏的并不是他,而是我们自己。所以中国人明哲保身成人之美的背后还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合理地吃亏、合理地占小便宜、合理地自私、合理地爱面子没有什么不好,如果不承认这些,就是假道学。(未完待续)
欢迎大家关注JJ,我和世界的距离,只差一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