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护计划制定的程序和实操(上)-介护计划,在老年痴呆老人照护中的
之前连续两篇文章,我们从阐述了“保障老人身心安定”、“使老人现有的残存功能充分发挥”、“使老人过着尊严而个性化的生活”这三个方面,作为介护计划的基础目的和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旨在于说明,介护计划的制定是无法脱离身体、心理与社会三层面互为适应的特点。本期的文章开始,我们继续从这三大基础目的和目标着手为例,看看具体的记载和书写应该遵循怎样的逻辑,以及如何完成。
我们之前向大家讲述了爱知介护机构里实际发生的一个案例:一位阿尔茨海默症的爷爷,因为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离开家、并且住在了机构里,因而情绪呈现起起伏伏、不太稳定的情况。今天我们继续这个案例,来谈谈根据这位爷爷所表现出的状况,从“保障老人身心安定”应该如何书写介护计划。
同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下文所记述的内容,也是从案例中摘录与“保障老人身心安定”相关的内容,并非案例中长者介护计划形成与完善过程中的全部内容。
一、全面了解老人的基础疾病(疾病信息采集)
本着身体、心理、社会三个层面需要互相适应的特点原则,介护计划的制定,首先应当从信息采集开始。这是满足充分了解和准确辨识的必要步骤。
我们通过与家属的沟通和其提供的医院诊疗记录以及服药记录,掌握的老人的基础疾病有:阿尔兹海默型老年痴呆症、前庭眩晕症、腔隙性脑梗塞、脑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甲减。
掌握基础病情况,有助于理解老人的状态趋势,尤其是“异常现象”发生发展脉络。比如我们在本案例中获知老人有“甲减”的疾病,那对于老人可能会出现妄想的问题,就应当有充分的预知了。
二、全面了解老人入住前的生活状态(日常生活状态采集)
本案例中老人的情况根据家属自述和询问了解,情况如下:
逻辑与计算能力
可以理解家人说的话,但答话的内容会混乱。
定向能力
会误将儿子当成其他人。
记忆能力
短期记忆障碍明显,远期记忆保有较为完整。
生活与社会能力
用餐:可自主进食;
更衣:需要有人陪同选择衣物进行更换,穿裤子时站不稳,需要有人协助;
清洁:需要有人提醒洗澡,洗澡过程需有人协助。
身体能力
行动:可自己行走;
视力:视力正常;
听力:听力正常;
排泄:可自行如厕,未穿纸尿裤,偶尔发生小便失禁。
了解老人之前的生活状态,是鲜活、全貌性了解老人的关键、重要的前提。入住前了解越真实、详细,入住后的介护计划制定和开展越有准确性。
三、入住机构后的日常生活状态(行为观察)
通过观察爷爷刚入住的五天时间,我们将其所呈现出来的状态(特点类)归纳如下:
1、对周围人及环境保持着戒备心,情绪也不太稳定。
2、不主动和别人讲话,我们跟爷爷问好时,爷爷很平淡地说一声:“嗯。”
3、我们会经常询问爷爷:“需不需要上厕所?”但爷爷通常会拒绝我们,表示“不想去”。但在站起身后出现失禁。
4、当我们想约爷爷下楼散步时,爷爷表示“我是来这里工作的,不能偷懒”。然后在沙发上坐着,不愿活动。
5、爷爷擦饭桌的时候,会自己嘀咕:“你们根本不懂怎么擦,要像你们这样擦就麻烦了”。
6、用餐时爷爷与其他老人坐在一桌,他会静静坐着吃饭。但是看到其他老人将饭菜掉到地上时,爷爷会生气地呵斥。
7、有时候爷爷坐在沙发上显得很无力、很累、眼睛也失神。
在深入了解入住长者之前的生活状态后,与之对应的是要在长者入住后,仔细对现实生活状态进行了解、比照,来获得长者具有实感的生活塑像。这样的话,所存在的问题、风险基本就一目了然了。
四、生活中状态的总结整理(综合评估)
掌握了长者的基础病、入住前、后的生活状态后,就应当开始着手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并结合疾病和生活特点,对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采集、比对和评估。案例中长者的特点信息采集到后,我们评估的结果如下:
1、由于入住决定并不是和爷爷商定的,以及爷爷由于阿尔兹海默症短期记忆障碍的原因,他并不知道这里是哪里?自己为什么会住在这里?对机构的人和环境都不熟悉。因此,爷爷会产生不安感,所以会对工作人员显露戒备心。
2、缺乏安全感,所以无法与工作人员建立信任关系,继而刻意保持距离,以至于因此引发自己的不便(例如拒绝工作人员的引导及时如厕,而造成小便失禁),加之本身有“甲减”,容易“胡思乱想”,这都加重了爷爷的焦虑。
3、爷爷虽然不熟悉机构里的其他老人,但却喜欢观察对方,遇到让他不满意的事情就会发脾气,长期下去可能会让爷爷与其他老人的关系出现恶化。
4、前庭眩晕症发作无法提前预知,加之爷爷表述能力减弱,所以自己独处、走路、洗澡等环节,容易发生晕倒和摔伤。
如果说前面的环节需要细致,那到了评估环节,则专业能力和经验的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任何细节的忽视,以及辨识的误差,都会直接影响到介护计划的准确性。所以,稳妥起见,这个环节是需要团队集体完成的。
五、计划与措施(介护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本着对应问题,避免风险的原则,我们制定了如下的介护计划:
1、持续观察爷爷的言行以及与其他老人的交流和相处方式。观察爷爷在什么样的状况下情绪会出现焦虑、不安,以及周围人与爷爷相处时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达到发现对爷爷敏感的刺激源,并加以排除和避免的目的。
2、根据其喜好、特点,探索与爷爷相处的模式,改善与他的相处方式,帮助其与机构、环境和照护人员建立信任关系、与其他老人避免相互刺激,以达到使其可以长期安心生活的目的。
3、持续监测爷爷的生命体征变化,对于因“前庭眩晕症”、“甲减”等疾病所可能引发的风险保持警惕,避免因此致伤、残,以及导致老人自己情绪失控并波及其他老人,以达到保持身体状态持续稳定的目的。
需要强调的是:每一位老人都会有相应的特点,或者说是风险点。这些问题不加以解决的话,使爷爷适应机构环境,安心在机构生活就变成了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这些问题的对应方向,严格的反应到介护计划中,并加以实施。
有了计划,那应该怎么去实现这些计划呢?
对应这些计划,我们安排了一系列措施(介护内容),来达到这个介护目标。
1、为了避免爷爷情绪焦虑,在与其对话时,采用缓慢、平和、简短的语调,目光避免俯视,保持平视,对话距离保持80cm距离,避免老人感到压迫。
2、在老人开口说话,或者把我们当“熟人”看待前,不主动与老人进行攀谈。谈话时不主动发问、不主动提及其家庭和家人。爷爷关注到刺激性问题(例如子女不要我了,所以送我来这里)时,马上岔开话题并转移他的注意力。
3、为了防止老人情绪紧张,我们不做急促,或者幅度较大的动作。在老人发脾气时,积极寻找刺激源,并通过语言和抚慰,向老人表示我们可以理解他。
4、为了避免与其他老人发生冲突,将爷爷和他“看不顺眼”的老人错峰就餐、分别活动。
5、老人既然认为这里是工作单位,我们就不对他的想法进行忽视或者否定,还要充分理解老人认为自己是在工作单位的心态,在这个特定场景下,安排适宜的事情或活动使其觉得是在工作。
6、安排老人如厕时,采用“开始工作前我们要先上个厕所”这样的说辞,强化“上厕所”是工作前的必要步骤,以此来引导老人。
7、生命体征一日两检,出现无力感等现象马上两遍确认是否头晕。避免老人(脑萎缩、认知症、失智症、脑退化症、老年抑郁症、老年精神病、认知障碍、帕金森、阿尔茨海默型、额颞叶型、路易体氏型、亨廷顿氏型、帕金森型、血管型、混合型、阿尔兹海默型等)单独行走,老人回房间后,十分钟查看一次有无异常。傍晚等易发生妄想时段保持老人活动内容充分。
综上,我们根据案例中主人公的特点,从“保障老人身心安定”这个角度,把制定介护计划的流程“走了一遍”。不难看出,介护计划的制定并不是极为复杂和困难的事情,但确实要考虑的因素和指标是非常多的。同时,也没有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模版,但制定计划的思考和逻辑方向则是有迹可循的,本文的目的也是在于说明这一过程。
下期的文章,我们将从“使老人的残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这个介护目标出发,来重复这一过程,以达到丰富照护(老年痴呆症护理、照护、介护、照料、照顾)者制定介护计划思维触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