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的爱情逆袭之路 -
人格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有的人出身寒门却能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如林肯;有的人生下来就在“罗马”,却硬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烂。
一个多世纪以来,心理学界对于一个人人格的形成究竟是取决于先天遗传还是后天环境之间相持不下。并因此形成了诸多的学派。
高尔顿宣称“人的能力得自遗传”,并提出遗传性定律,认为人的遗传2/1来自父母,1/4来自曾祖父母。--- 说白了就是鸡窝里飞不出金凤凰,寒门难出贵子,投胎在什么家庭就认命吧。
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华生是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我们熟知的名言便是出自他:“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将他们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和富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强盗”。--- 这种观点当时遭到了反对派的谴责,认为他过于夸大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夏洛蒂. 勃朗特笔下的《简 爱》的主人公简爱,幼年遭遇父母不幸离世不得不由刻薄的舅母抚养,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涯中,简爱忍受着表兄妹的欺凌和舅母的苛待。一次,被粗鲁无教养的表兄辱骂殴打后进行反抗的简爱,年仅十岁的她终于被赶出了舅母家,孤身踏上了几百英里以外的洛伍德教会学校(孤儿院)。在洛伍德度过了八年的求学和教学生涯后,简爱开始了家庭教师的新生活,并且爱上了自己的主人—桑菲尔德府的罗切斯特先生。在经历了欺骗、 流浪、继承财富、重聚这一系列变故后,简爱又义无反顾的回到了已经残疾的罗切斯特先生的身边,成为了他的合法妻子。
可以说,简爱的原生家庭是不幸的,她悲惨的童年生活一直持续到十岁。另外,作为“代理母亲”的舅母,无论在言语还是行为,都可以用“狠毒”来形容。这种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痛苦,使她潜意识里渴望有一种成熟男性的关爱,从她被关在红房子对舅妈的叫喊也可以看出这是恋父情节的萌芽,“我毫不怀疑—从不怀疑—要是舅舅还活着,他一定会待我很好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内心的成熟,女孩的恋父情结会投射到某个对象身上,罗切斯特先生的出现满足了简爱对成熟男性的要求,也填补了简爱长期以来父爱的空白。而罗切斯特对于简爱的态度,让她觉得两人是平等的,他成熟、冷静、稳重、严厉、内敛,这些富有男人味的性格深深吸引了简爱。罗切斯特先生欣赏简爱的内在和个性之美,愿意给予她平等与尊严,更愿意给她一个温暖的家庭,而这些是她过去十八年来从未遇到过的,也是一直渴望的。
回过头来看,古今中外的贵族婚姻,都是利益的结合。财富和门第是第一因素,其次应该是相貌和才华,而真正的爱情是被看不起的,财富和门第不对等的婚姻,会被人唾弃和不齿。可是简爱的母亲,却坚持和自己所爱的人结合,哪怕被剥夺继续权,哪怕被扫地出门,也要和贫穷卑微的牧师在一起。在当时的社会看来,这是非常叛逆却又勇敢的行为。从这点上来说,简爱虽然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仍能不顾身份的悬殊和主人罗切斯特先生相爱,这不得不说遗传了母亲果敢的特点。
在洛伍德度过的八年光阴中,虽然简爱有了一个栖身之地,一个她充实自己,不断自我成长的地方,但那终究不是她的家。她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天使一般的海伦,还有善良的坦博尔小姐。坦博尔小姐为简爱洗清了冤屈,这对一个十岁的小姑娘来说,是人生中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如果冤屈没有得到澄清,必然是一个巨大的创伤,对后续人格的发展造成不可估计的影响。和海伦的友谊,也让初入社会(学校)的简爱学到了很多处世之道。海伦让简爱明白了可以顺应但不屈服,同时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海伦和简爱的相处很短暂,但是她们给彼此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在简爱后来遇到的一系列变故时,她冷静、忍耐、独立,她知道这一切需要她这么做。对简爱来说,坦博尔小姐和海伦可以说是生命中遇到的两个贵人。
原生家庭的不幸无法改变,面对长期的被侮辱和欺凌,让这个家成为了一个实施冷热暴力的地方。家庭暴力对年幼孩子的影响和危害是不容置疑的。一个缺乏爱和安全感的家庭,只会造成自卑、无助、暴躁、孤独、怯懦、固执等,以及走上歧路。面对婚姻和爱情,更有可能成为恐婚一族。而这些,远远超过贫穷、疾病、失业等带来的压力和痛苦。
很多心理学上的案例,心理不健康甚至不正常的患者,在一般人看来是那么不可理喻、莫名其妙,追根溯源,几乎都可以从原生家庭找到深层次的原因。而这些原生家庭方面的原因,往往被忽视或者被否定,从而造成一生的悲剧。
简爱是幸运的,她的原生家庭如此不幸,但是她没有屈服过,通过自身的成长,她拥有了纯洁高尚的心灵、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并且最终拥有了幸福的爱情。
然而,又有几个人可以这样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