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读书会 |《教育常识》

阅读《教育常识》第17天

2019-09-26  本文已影响0人  N1252杨红梅

        让教育回到常识,以常识作为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之所以倡导教育常识,是因为那些遍布世界的令人心痛的教育,几乎都与对常识的遗忘、对常识的违背和扭曲有着或明或暗的关联。

        今天阅读了第15节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达到改变人的命运的目的,有能够改变人的命运的知识,也有无法改变人的命运的知识。

        知识对人的命运的改变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具备必然性,知识能够改变某一些人的命运,不能改变另一些人的名义,但无论改变与否,知识都是命运的一部分。

        教育所能做的更多是推动命运的实现,而不是命运的改变。

        命运就是对人生限度的一种昭示。教育就是对人生限度的有限突破。我们不能对教育的作用过于乐观。

        教育之所以是有限的的事,是因为它是一个与人有关的事业。个体生命的多样性、丰富性不时在挑战和打破这种不确定性,对这一个体有效的教育,对另一个可能就全然无效。

        每一个教育过程都是一场必将重新展开的战役。教师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教师只有根据教育对象和自身的变化,找到适合此时、此地、此人的最佳教育方式,这是教育世界中唯一不可撼动的铁律。

        哪怕我们拥有多少先进的教育科学教育理论,掌握诸多丰富实用的教育常识,身边有许多大教育学家和名师,他们的作用只是减少了教育失败在教育生活中的比例,但无法消除教育失败,从中我们可以证明教育是有作用的,但无法改变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这一事实。

        教育的限度表现在教育并不必然带来我们希望的健康,主动的生命生长正因为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所以教育的事业才是无限的,在有限中追求无限,这也是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是教育得以在人世间永恒存在的依据。如此才会更加激励我们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同样有线的教育之中,并将这一事业变为永恒和无限的事业。

        教育目标的实现最终靠的是教师在于有经验基础上的再创造。面对教育的限度和人生的限度,教育者最审慎的态度就是,在悲观中执着地前行,对最终能够走到的终点,在超脱中保持淡定和从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