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让老陈越来越喜欢自己

上周日,我写了一篇文章《不吐不快:为什么老陈变不了现?》,文中提到老陈的一部戏剧因为参与人数不足要暂时取消了,文章发出的第二天,老陈重整旗鼓,迅速集结,一天的时间完成了10位小演员的招募,两天时间完成了话剧的排练,今天,在大连现代博物馆成功演出。
老陈说,如果没有那篇文章,就没有今天的这部戏。台上的演出非常成功,两天的时间,孩子们不但排出了一部正剧,每队还各排出了一部自编自导的副剧,家长、孩子各有收获,老陈也是一脸兴奋,但也许没有人知道这一周老陈的付出,已过天命之年的老陈开始了死磕自己。
“死磕”精神是个人品牌最宝贵的一个品质,当然,死磕并不是盲目的死磕,不是钻牛角尖,也不是做无用功。死磕之所以称之为死磕,就是敢跟自己较劲。
死磕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门个人精进的技术。死磕到底要怎么做?
一、设定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简单的,过程不复杂的。因为越复杂越容易让你放弃。你说这月要赚5万,还不如你说你今天要写出一篇文章。
二、给自己奖励。我们日更营里的Joanna在日更21天后,奖励了自己一杯咖啡,并且买了一件靓丽的衣服。学会给自己奖励,这种奖励,是让自己保持热情的秘诀。
三、找到伙伴。可以是一个群,可以是一个对标者,一个人上路是孤独的,一群人飙戏才更有意思。
其实这就像玩游戏一样,不断通关的快感才能让你的死磕变成一种“隐”。当你发觉死磕的过程很痛苦,丝毫没有快感的时候,一定得调整方向了。

“死磕力”已经是一门课程,上图是一个培训课程中将死磕力的提升分为了“锁定、收集、输入、整合、标准化、省思、分享”七个步骤。以锁定为例,横坐标在“喜欢的”和“擅长的”交叉领域,纵坐标在“价值/使命”和“变现能力”的交叉领域,就是需要死磕的方向。

在死磕的路上还会有很多拦路虎,其实最大的两个:一是“拖延”,二是“懒”,这是大多数人都会犯的病,不去立即行动导致的后果就是时间效率上的低下,进而慢慢扼杀死磕精神。
懒和拖延的区别在对事情的价值感判断。懒是觉得事情价值感低,回报低而不去做。比如洗碗扫地。拖延是对于价值感高的事情,却因为自己心理原因而没有开始着手实施。
懒和拖延都是为了逃避,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保持良好的心态,能让死磕变成一种享受。老陈把我的批判文章勇敢的发到了朋友圈,不逃避问题,而是在大家的监督下去解决问题,才有了今天的这一部戏。和自己对话,会让自己越来越喜欢自己!
死磕教育戏剧,老陈有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