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的研究教师专业成长

基于新课程理念推行集体备课的意义、困境与策略2018-05-

2018-05-01  本文已影响73人  六六小淘气

教育QQ群里,一谈到“集体备课”,多数网友会嗤之以鼻。一致认为集体备课就是学校教科室为应付教研部门检查开展的“共抄教案”活动,既浪费时间、纸墨又无作用。集体备课真的没有作用吗?为什么要推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集体备课让更多参与者从中受益?

为什么要集体备课?——明确目的意义,激发参与动力

备课,位于备、教、批、辅、考、研等教学环节之首,它是其它所有环节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究其过程实质而言,备课就是一个学科教师的先行自我教研的过程。集体备课,则是带着每一个人的自我教研而来,其现实目的和远景意义是广泛而深远的。

1.集体备课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当下,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改和变,对于大多数一线教师来说,面对的是不断改和变的教学内容。无论是新教师,还是骨干教师,必将时刻准备接受重新学习新课程的重任。“新教材怎么教啊,统共没有几行正文,差不多是图片、资料、讨论题?”一度时期里,一些刚接触新教材的学科教师感到无从下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集体备课便呼之欲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集体备课,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使学科教师尽可能熟悉教材,从不同角度和侧面研究、理解、共享、发掘新课程的丰富内涵。“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随着课程方案全面落实,课程实施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对教材内容的解读等,都需要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因此集体备课不但要推行,还要有创新、持续深入地推行。

2.集体备课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出台。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通过集体备课,参与教师把各自的学生“带到”备课的现场里,现身说法地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集体备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迫切需要。

3.集体备课是教师发展的需要

2012年2月,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标准》通过3个维度、14个领域、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61项基本要求。

为适应当下教育和未来教育的发展形势,中小学教师要积极向着研究型教师而发展专业能力。集体备课,从大的方面说,是“家门口的院校”,是唾手可得的教师继续教育,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品质的一种重要形式;从小的方面说,是对自身课堂“静悄悄的革命”,是实施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可以说,集体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前提和基础。

集体备课过程有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尝试教法的过程,有教师交流收集材料、钻研教材、提高备课能力的工程,更重要的是,有教师教学理念的交锋过程。集体备课使教师在争论、交流中不断明确认识,使自身专业素质不断成长。事实证明,“货真价实”的集体备课,能够起到以老促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作用。通过备课组成员之间的思维碰撞,实现资源共享,凝集更多高效课堂精品的同时,发展教师专业水平能力。

集体备课运行状况如何?——正视现实困境,形成研学合力

任何一件新生事物的落地都必须经过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受到生物趋利避害的本能驱使,集体备课在推行过程中遭遇过不同的境遇,有前沿开明学校的欣然推行后“柳暗花明”的“又一村”,也有传统守旧的学校按兵不动“山重水复”的“疑无路”。

1.教师个人,目的不够明确

集体备课,究竟为了谁?怎么做?有多大作用?在不少一线教师脑海里存有质疑,推行起来总是抱以一种敷衍应付态度。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人人皆忙”的时代背景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人认为“集体备课就是一种折腾”,而依然各自为政,自编、自导、自演,唱“独角戏”。由于思想不够开明,放不下考试和分数这个“小九九”,有不少教师,就如何更好地收集资源、安排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模式,自己心中有数但却不愿意交流分享给同伴。由于缺乏明确的研学目的,有不少教师,事前不认真准备,坐在一起时“临时抱佛脚”胡乱地瞎诌一通,致使集体备课毫无研学价值可言。集体备课活动一结束,各自完事儿。回到自己的课堂里,依然是备课与教课“两张皮”。

2.学校方面,责任不够清晰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理论上讲,创人民满意的学校需要更多人民满意的教师,做人民满意的教师需要学校搭建更多教师专业研修平台。然而,学校应该为教师做什么,做了什么?或许很少有学校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当下依然有不少中小学校仍然没能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成天围着那根考试“指挥棒”打转。至于集体备课怎么弄,校长看的是评价杠杆上的“含金量”,教科室主任听的是校长的“口气”,备课组长则是“跟着感觉走”。

集体备课为了谁?谁来抓集体备课?由于责任不够明晰,目前不少学校的集体备课成为校本教研的“花瓶”,依然停留在华而不实的“档案建设”上。一般的做法是,开学后,由教科室下发《集体备课研修记载表》,备课组实行“转包”,分月承包到人。被承包者或从网上下载教案,或从教师用书中随意摘抄几句不痛不痒的语句,填满研修表格交差了事。学期结束,沉甸甸的集体备课“成果”,充斥着教科室满满的档案柜,妥妥地“静待花开”。遗憾的是,都知道集体备课是“皇帝的新装”,就是没有一个人出来“道破天机”。

3.教研部门,引导不够给力

教研部门,在一线教师眼里,应该是一个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中主抓教育教学技术和艺术的业务指导部门。也就是说,在教学的六大环节中,备、教、研应该是地方教研部门主唱的重头戏,对集体备课的指导就应该是这些重头戏之一。然而,由于受学校多、人手少、教育理念没能统一等多重因素制约,教学业务指导部门显得心有余力不足,难以真正到位下到每一个学校去引导开展集体备课。即使在下校教学视导过程中发现了备与教“两张皮”问题,最多情况也只能是“点到为止”,考虑到部门与学校之间的关系问题也不可能在检查评分上过度较真。

如何有效开展集体备课?——科学制定策略,有效发挥效用

毋庸置疑,集体备课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是一线教师方便易求、务实高效的重要研学成长途径。制定和运行一套行之有效的研修策略,最大化发挥集体备课的效用,让每一个教育主体成为受益主体,理应从期待变成现实。

1.培训到位,提高认识

集体备课,对于学校,对于教师,对于学生,乃至对于国家大教育,究竟有多么重要,大多数一线教师观点陈旧,认识肤浅模糊,最终导致行动消极怠惰。这就需要地方师训部门或者教研部门系统地组织相关的主题培训,走出误区,提高认识。要通过培训,让更多一线教师认识到集体备课是自己走进教材,再走出教材的现实需要,也是真办教育、办真教育的远景发展需要;要让更多一线教师增强以集体备课为主要途径的研学责任感和紧迫性,切实解放思想,放下架子,由一个观望者、徘徊者转变为一个实践者、推动者,进而成就更多的收益者。

2.准备到位,丰富资源

集体备课要打有准备之战。在“会唔”之前,每一位参与备课的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前备课,带给研修团队的应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教学思想,而不是一篇篇由百度拿来的大而化之的陈旧教案,更不是一个个坐等观望不开口的“活菩萨”。这每一个思想里应包含有因校制宜的教学技术使用建议,有因材施教突破重难点的创新设计,有因势利导提升课堂效率的好办法等等。总之,每一个人的到来,要使课堂更加有血有肉,内涵更加丰富。

3.身心到位,碰出火花

集体备课前的教学思考是可贵的,必须的,而集体备课过程中的思想碰撞更是难得的。只要每一位同伴都带着一颗不怕好事人的“公利心”,就必定能把最好的“点子”分享给团队,只要每一个人保持一颗积极求知的“空杯心”,就必定能听得进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久而久之,一个无恐无惧、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教研生态氛围就会形成,每一次的身心汇聚必然碰撞出美妙的思想火花。这种“静悄悄的革命”,就是集体备课的价值和意义回归。

4.落实到位,生成精品

集体备课成果的接纳和实践是众望所归的价值认同。每一位集体备课参与者,一方面要珍视集体成果,勇做第一个实践者、观察者;另一方面,也不必拘泥于“集体决定”,要敢于善于乖势而变,进一步完善集体设计,在巩固集体成果的基础上生成高效课堂优课精品。每一位参与者要树立教研成果意识,不能仅仅止于备课和上课,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捕捉集体研讨环节中的思想火花,探寻教育学意义撰以成文,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交流平台分享传播。

观念一变天地宽。对于集体备课,我们不能停留在传统教育的固有观念里。集体备课,能以人为本,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无论是教研人员,学校管理者,还是学科教师,都要勇做集体备课的参与者、推动者,积极为集体备课保驾护航,大开方便之门,让办公室里发出更多教研之声,让校园里绽放出更多美丽的教研之花。

(作者单位: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镇初级中学 

本文已发《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8年第4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