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宠坏,爸爸妈妈是根源,减少抱怨多些陪伴是关键
因为我工作的原因,单位已经复工了,可孩子们都还在假期当中。单位里也有许多双职工家庭,因为上班没法照顾孩子,所以就只能把孩子送到农村老家去,让爷爷奶奶代为照看,这样来说也是相对比较安全。
有这样一个同事,第一天刚把孩子送回去,第二天又请假把孩子接回来了,原因是孩子不愿在老家,一天里打好几遍视频电话哭诉,告诉爸爸妈妈,奶奶家不好,奶奶家哪里都不和她的意,让爸爸妈妈第二天必须来把她带回去,要不然就一直哭下去。
没办法,小两口一看孩子哭的厉害心疼的不得了,就赶紧回家把孩子接回来,夫妻两个人轮流着请假回家看孩子。工作上的事情能拿回家的就拿回家做,现场做不了的就只能找别人帮忙了。
虽然同事经常跟我们吐槽被孩子的任性烦死了,可是每一次孩子任性时又一次次没有原则的妥协。其实孩子回来的原因很简单,老家吃喝玩耍没有在城里家里自在而已。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如此,有的孩子在爷爷奶奶家就生活的很好,虽然也会打电话说想爸爸妈妈了,但是当爸爸妈妈告诉他现在疫情严重,爸爸妈妈复工后,接触的人也多,所以在老家呆着会比较安全时,也能理解和欣然接受。
作为父母,你们有没有被这样的问题烦恼过:面对孩子可能各种无原则的宠爱,宠的时间长了,又会觉得孩子有很多问题?
生活当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现象,如果父母抱怨孩子不能好好吃饭,那孩子在家吃饭的时候一定是存在喂饭这种情况;如果父母抱怨孩子自立能力差,那平时生活中肯定是父母帮他做的太多;如果父母抱怨孩子什么都想要,永远都不满足,那肯定是父母毫无节制的给予........这些都是孩子被宠坏了的表现。
网上给孩子总结了几条把孩子被宠坏的家长都有这几种心理,看看你家的有没有中招。
1.孩子在家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对待,事事以孩子为先,好东西都是放在他一个人面前,一哭闹就全家出动去哄。
2.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轻易满足,妥协。
3.凡事都替孩子做决定,孩子小的时候替他决定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到孩子大一点,替孩子决定选文理科,上什么学校,去什么单位工作。你剥夺了孩子思考及选择的权利
4.帮助孩子推卸责任,孩子磕到桌角哭了,你选择打桌子,犯了错误,总是一句话“他还是个孩子”
5.当面袒护.爸爸管孩子的时候,妈妈会护着,妈妈惩罚孩子的时候,奶奶会出来说清。在孩子本该受教训的时候,常常有人充当“保护伞”和“避难所”
6.不让孩子做家务,有多少过分护短的父母,就有多少误入歧途的父母的孩子
7.别人家都是宠着孩子的,如果把孩子管的太严厉,怕孩子长大会吃亏或者是平时因为各种原因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所以尽可能的补偿
是不是有许多家长中招了呢?面对这种宠坏孩子的行为,家长应该怎么做,调整目前状态呢?
1. 父母要有选择性的满足孩子,为了正确三观,孩子的要求合理的可以满足,无理的不能满足,家长一定要遵循原则
2. 给孩子立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给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3. 对孩子奖罚分明,并且家里所有成员都要坚持。表现好要表扬,做错事要让孩子主动承认错误。
4. 让孩子做选择,家中大小事都可以让孩子来参与意见。
当然了,也有许多人会说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老梁说过:如果你回到家里看见孩子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那不是孩子,那是怪物。
对于教育孩子我们不能太过放纵,但也不能处处限制,否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那父母应该怎么样宠孩子呢?
1.充分陪伴。
所谓的充分陪伴并不是说时间的长短,而是说陪伴的质量。因为很多现实原因,有很多父母是无法做到全程陪在孩子身边的,可是当你陪在孩子身边时,一定要专注,可以一起玩一起闹,但是闹完也要一起收拾“战场”;站在孩子的立场感受他的喜怒哀乐。
2. 孩子做了对的事情的时候要毫不吝啬的夸奖。
樊登老师说过“塑造一个人的行为最重要的手段,不是在他做错事的时候如何批评他,而是在他做对的时候告诉他为什么是对的”。这种口头表扬的方式是特别有助于塑造孩子行为的。但是这个时候,父母不要轻易的用物质来进行贿赂。
3. 尊重孩子选择权
不要总觉得孩子小,就不给他选择的权利,剥夺了选择权就是剥夺了他思考的能力。让孩子从小就能得到这些权利,从小事上尊重孩子的选择,长大才不会盲从。
如果你是懂得“宠”孩子的父母,那真是孩子最幸福的事了,如果你还不是,那就为了孩子好好努力吧。共勉!
【我是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