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恨嫁,才幸福:民国这对姐妹的婚姻观,是一剂良药
我国的民国时期,在政治或经济、学术及文艺的历史舞台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才女。她们璀璨耀眼,灿烂芳华,在各自的领域上大放异彩。在这些才女身上,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她们情感方面的故事。
那时候的女子,通常在青春妙龄的时候就结婚生子了。比如陆小曼是19岁,林徽因、杨绛、张爱玲均是在24岁那年嫁为人妇的。等到三十几岁还不着急的,虽然少之又少,但也确有其人。她们就是大名鼎鼎的“合肥四姐妹”中的大小姐张元和及四小姐张充和。
张家四姐妹出生名门,父亲是近代教育家张武龄,母亲是大家闺秀陆英,大小姐张元和、二小姐张允和、三小姐张兆和及四小姐张充和。
这四姐妹除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之外,她们在父母的熏陶下,还在昆曲的滋养中找到了最美的年华。那时,著名作家叶圣陶曾说过,张家四姐妹,无论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生的。当时,追求这四姐妹的世家子弟趋之若鹜。
在张家的二小姐和三小姐都成婚之后,大姐元和却并没有着急。她在等她的意中人,若是等不到,宁愿不成婚。从小,她就有模有样地领着弟弟妹妹们表演昆曲,对昆曲的爱,已经深入了骨髓。在多年的昆曲学习过程中,她的心早已对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顾传玠打动了。
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顾传玠虽然在昆曲界有着响亮的名头,但在世人看来,他始终是一介戏子。他们身份悬殊太大,因此,俩人久久都不曾捅破那层窗户纸。直到她32岁那年,终于嫁给了30岁的顾传玠。
在许多女子已经为人母的年龄,张元和才披上婚纱,婚前的生活不能说不孤单。但她有底气,有信念,有精神支柱,所以并没有像普通女子那样恨嫁。如果她受不了寂寞和孤独,势必会答应众多追求者的某一位。但,那样毫无心动感觉的婚姻,拿来又有什么用呢?哪里比得上她和顾传玠一同唱曲那样默契逍遥?
四小姐张充和与姐姐们一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不少人看来,她在昆曲上的造诣,在姐妹中是最拔尖的。这样完美的女子,就像她的三个姐姐一样,追求者也是数不胜数。其中最专情的追求者,莫过于为她写《断章》的那位大诗人卞之琳了,15年如一日地追求她,但她依然没有答应。
张充和与大姐一样,不是普通女子,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因此即便是身处战乱时期,也没有因为需要一个庇护的空间,而去仓促成婚。没有爱的婚姻,就是自欺欺人。爱就爱,不爱就是不爱,与时间无关。
让众人佩服的是,就算是在四处逃难的战争时期,张充和依然携带者笔墨纸砚。纵然防空洞外面警报声不断,她还能沉得住气,在防空洞里的木板上气定神闲地写她的小楷……思想不空虚的人,时刻都能保持一份理智与淡然。
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在战争结束后,她终于等到了让她心动的那个人——德裔美籍学者傅汉思。
在张充和34岁时,她终于嫁给了爱情。并且,也和大姐元和一样,婚后的日子甜蜜而幸福。
从张家这两位小姐身上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要有底气一个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起伏,确实是不容易的。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轻易向生活妥协。耐得住寂寞,才最有资格拥有真爱。
无独有偶,民国时期的另一位才女张爱玲也说过,如果结婚只是为了生计,那还有什么意义?从这点来看,张爱玲与元和、充和姐妹俩的婚姻观是非常一致的。
反观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耐不住寂寞,饥不择食地选择了并不适合自己的婚姻,而演绎出了各种悲剧。继而又怨天尤人遇人不淑。其实,越是在寂寞无助的时候,就越要守住自己的心,当你冷静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未来也不像自己想的那样可怕。
有时候,一个人更需要独处的时间,去好好看清自己的长处与短板。毕竟,婚姻并不是必需品,不要为了恨嫁而盲目地走进婚姻这座围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