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霸在复试被淘汰了!导师到底在考察什么?
大家好,我是「炬萌新」的科研顾问「中科院张老师」,今年的考研复试陆续落下帷幕,有的同学开始计划接下来好几个月的假期,有的同学又要开始准备明年的考研了。每年身边初试成绩很优秀但复试“受挫”的学生不在少数;同学们会问:有哪些原因会导致在初试成绩有优势的情况下反而在考研复试被淘汰呢?
回答这个问题,核心要明白:考研复试导师到底在考察些什么?
就以我们中科院为例,导师关注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学习能力」,而折戟复试的同学都是因为犯了以下这些错误!
情形一:觉得自己初试成绩优异,掉以轻心没有做好全面的准备
每年进入复试的学生中,都存在约20%的淘汰率。有不少同学觉得自己初试分数很高就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导致复试过程中本该可以答上来的问题支支吾吾地临场发挥,错失了表现自己的机会。![](https://img.haomeiwen.com/i16462449/fef48c39d97aa512.jpg)
情形二:英语口语部分没有准备讲稿。
有不少学生觉得自己英语口语部分是短板,却没有提前去写好自我介绍的讲稿,或者是随便找个模板套一下,没有结合自己的个人背景特点去修改一下,导致临场发挥不好或者自我介绍毫无特点。
推荐大家自我介绍部分描述自己的性格特点可以和一些研究生该具备的优良素质挂钩,突出提1-2点,可以用一句话的事情去证明自己的这个特点,会更加真实生动。![](https://img.haomeiwen.com/i16462449/48d723dafb3cc50d.jpg)
情形三:复试读英文文献的环节,没找掌握阅读文献的基本方法。
其实阅读英文论文的部分,导师考察的并不是学生读的多么透彻,对其中的专业内容全部通晓。所以即便专业内容读不懂也不要慌,千万不要妄自菲薄。
考生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点(要么方法,要么实验对象,实验涉及的科学问题),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谈自己对这个工作的看法,可以质疑文献方法和结果,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思路,根据自身特长来发挥。
同时也要学会抓文章的中心句(段首、段尾),抓取文章中的逻辑连接词,明白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有条理地去概括出来。只要大家在内容上说的有些道理,思维有条理懂得反思和发散就可以了。千万不要陷在看不懂的烦躁中出不来。
具体的正确阅读英文文献的方法,我之前分享过: 还在逐字逐句地啃文献?高效阅读英文文献你必须知道的技巧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62449/c7455295d4406db4.jpg)
情形四:以为有初试成绩就够了,对于专业课部分没有准备
复试老师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部分进行考察,这里大家不要觉得有初试成绩就能说明一切。面试题目的产生往往都是从考生自身的学科背景出发的。导师会从考生学过的教材,做过的实验量身发问,问及做过的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流程、实验仪器、产物和分析方法等等。
比如我们科学院的面试,导师可能会问及考生最熟悉的科目和最擅长的实验,回答必须诚实。导师会根据考生最熟悉的领域发问,如果最熟悉的内容都回答不上来,往往会给导师带来不好的影响。如果都不是很熟悉的话,建议面试前好好准备1-2个以前做过的实验。![](https://img.haomeiwen.com/i16462449/ad3ec603786bbb41.jpg)
情形五:心理素质太差,临场表达能力欠佳。
如果你是一个见到老师特别容易紧张的人,请一定要把面试中可能问到的问题答案事先准备好,对着镜子反复训练,尽量不要显露出内心的紧张。
遇到没有准备过的问题也不要心态崩掉,想一想自己准备了哪些答案,尽量往自己熟悉的方面去靠近,回答的时候答案的呈现要有条理,这点老师非常看重。![](https://img.haomeiwen.com/i16462449/395077b630d47101.jpg)
情形六:没有提前联系导师,但是目标导师的名额又十分有限。
一般比较受欢迎的导师都会从和自己有过接触、有过联系的学生中去选择学生。如果你对一个导师有兴趣,一定要提前联系他,让这个导师了解你对你产生印象,那么到了复试双向选择的时候,你们二者才有可能互相选择。
如果你没有提前联系,导师心目中订好了别的人选,很有可能在互相选择中错过。因此,我们一定要逐个联系目标导师,了解他们的今年的招生名额,对学生的一个具体要求,努力吧自己展现给老师们。
总之无论是准备初战考研,还是来年再战,我都希望我们的科研萌新们准备充分,顺利过关。
如果你觉得这篇分享对你有帮助,欢迎:
- 点「喜欢」, 让更多的同学也能看到这篇内容。
- 关注我和我的专题, 让我能帮助你更多。
原创作者:「中科院张老师」,「炬萌新」总参谋长,中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科学研究和研究生的指导培养工作中超过20余年。主持和参与完成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1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62449/ba396991bb38c03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