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思维模型,说透人的能力形成的过程(1/30)

2022-06-28  本文已影响0人  喜乐妈妈

每个人要达成一个目标,关键是在于有效的行为,而有效的行为来自于稳定的能力,稳定的能力形成需要长期的刻意练习。

这里有两个模型:逻辑层次模型:结果-行为-能力模型和习惯养成模型

(1)逻辑层次模型

能力-有效行为-好的结果

举例:我希望儿子拥有语文阅读分数提升的结果,而要达到这个结果,他需每天产生有效的行为,即每天睡前有效阅读15分钟,而如何可以有效发生这个行为?关键在于他自己拥有阅读的能力。

那么阅读能力如何习得呢?

答案是刻意练习。

(2)刻意练习的模型

找到高手的心理表征(建立模型)—模仿并练习高手的心理表征(刻意练习)——及时反馈(外界:教练反馈,个人:自我复盘或反思)

而在这个刻意练习的过程中,如果一开始就给自己大量的练习,必然会带来痛苦和放弃,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遵循”小步迭代”的方式来刻意练习,先形成有成就的能力,再进行下一个练习。

举例:我儿子是不喜欢阅读的,因为他从来没有练习过如何阅读,因此,我先给他,通过每天15分钟,让他不排斥阅读开始。等到他不排斥阅读的时候,我再让他,我读一点,他读一点,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涉及到能力养成的四部法

无意识无能力——有意识无能力——有意识有能力——无意识有能力

举例:我们学会开车的过程,就遵循这四个步骤

无意识无能力:自学理论知识

有意识无能力:一开始学习开车,教练坐在旁边辅导

有意识有能力:刚考完驾照,新手上路

无意识有能力:大量练习,老司机

(3)习惯养成的思维模型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习惯养成的过程,因为有效行为不断重复就会形成稳定的能力,那么如何不断重复呢?这就涉及习惯养成的四部法:

A.固定时间做一个微小的行动

B.一开始并不需要每日坚持

C.得到外界反馈:肯定或者好处

D.外部监督

这里最重要的核心点是坚持,坚持来自于自我的约束或者外界的监督。然后等形成稳定能力后,就OK了。

所以对我儿子来讲,最需要的是我不断坚持,每天先给他睡前读书15分钟,慢慢的,他就会做到能力形成的第二个阶段,有意识无能力,然后通过我辅助他阅读,就会形成有意识以后能力,再通过我持续的陪伴,最终他就会形成无意识有能力,真正形成稳定的阅读能力。

回到文章开头的逻辑层次模型,稳定的能力,发生有效的行为,最终就会变成良好阅读的结果。

至此,关于人的能力形成的过程已讲解清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