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拥有最少的物品,过最简单的生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6139342/3c2c7da255947c9c.jpg)
一直觉得我占有物品,其实物品也在占用我的空间和时间。
好多书,我是囫囵吞枣般地读完了。现在回忆起来里面的内容都忘了。我特别羡慕有的人,读完书可以大段地复述下来。
被我堆在书架上的书,总是觉得它是我的,不着急读。
这两个月,我把这些书一本本地看,觉得不用再看的书,就舍弃了。前前后后,把旧书卖给多抓鱼和漫游鲸已经五六次了。上门取货的快递员都和我混个脸熟。
我发现其实有深度的书籍是常看常新的,需要反复阅读的。
有的书是需要应用到生活中的。
我感觉自己只有两本书践行的还可以一本是《非暴力沟通》,读了五六遍,然后办过几次公益活动。书里的内容慢慢地融入生活。还有就是《断舍离》践行了三年,还在持续中。
这回清理图书,找出两本关于冥想的,感觉不错,可以每天练习,一本书是徐添盛的一本是露易丝海的。
其实早就想开始冥想,一直也没有实施。我想是因为内心不够安定吧!
我看着书架上越来越少的书,内心有一种成就感。
书太多时,难免会有一种烦躁的感觉,想读还静不下来心。
这种感觉就像衣服多时,不知道穿哪件好,干脆再买一件好了。反正女人的衣柜永远少一件,是真理。
21年刚双减的时候,我的内心特别焦虑,仿佛天要塌下来了。那一年,我鬼使神差地买了不少衣服和书籍。
现在想一想,我就是为了缓解焦虑。
其实,我最理智的行为不是应该,少花钱吗?本来收入就减少了。
我呀,有时行为是挺矛盾的。
在此之前,我买过的书,基本上都会看,就是因为那时买得太多,根本看不过来。
22年,年初开始践行断舍离,我在公众号上阅读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
最开始是从衣服上下手的。
那时,只是舍得多,买得少。
今年我只买了三本二手手小说,花了不到20元。
以前的我,把一本书反复阅读,做到精读真是少之又少,微乎其微。
曾经的我,读书似乎在追求数量,这样看起来自己就很有学问。这也许是因为自己学历低的原因吧!
当然这些都是潜意识在作怪,那时的自己根本没有察觉到。
现在,我感觉读书可以打发时间,让自己静心。一本书反复看,慢慢咀嚼里面的句子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真是回味绵长,里面的精髓还有可以增加写作素材,打算重新开始写公众号。
我感觉,读书写作,可以让人精神上有寄托,不孤单。
每个人最后的课题就是独处,面对自己的内心。如何成为自己的知己,看自己不厌倦,和自己在一起充满喜悦,一个人跳舞,一个唱歌,一个人读书,一个人写日记梳理心情。
余生,我要拥有最少的物品,过最简单的生活。
少而精,少而美,是生活的主旋律。让自己的生活节奏慢下来,可以随时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