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写作精读(2022)谈写作

阅读读什么

2021-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寻虎

阅读的吸收,一次吸收一点,大家能做到吗?我最近很愁大家的阅读。

揣摩名作的开头也可,是个简便方法,适当兼顾过程中的展开。常这样做来强化审美意识。

开头比较容易把握一些,但是不要忽视过程中展开,毕竟审美是全过程。

揣摩名作的过程,切不可拿来主义,不同的作品多品一品,冲淡这些印象,只留下滋味,这才是收获。审美经验是这么积累的。


还是尽量读短篇,这样广一些。也能冲淡一些。大家尽量将广度放在前面,广就是深,并没有所谓单纯的深度。一般人还是不太能改掉老习惯,我愁的就是这个,吸收得不好。

大多数人吧,听我说的,都觉得有道理,可是姿势没改变,往往只是加固印证老思想。很无奈。

我递出去的锤子基本上是被当做螺丝刀用的。审美不是知识,而是脑筋急转弯,要彻底改变,不断改变直到真正姿势到位,这不是三天五天,至少要坚持三个月,做成小卡片不断提醒自己注意。

各种风格都可读。姿势要保持。时间毕竟有限,对多数人还是读短篇吧。早先我没想到阅读提速这么难,速度一定要提到以前的一倍,这样才能喝鱼汤尝滋味,不执著于故事情节人物造型立意和中心思想等错误的姿势。

短篇和长篇,对于阅读吸收的效果来说并没有多大区别,一种错觉罢了。作品都是一句一句写的,而不是一段一段倒出来的。

看画子就很直接,山水长卷和一个挂图,并没有根本差别。那是商人弄的把戏,按照平方尺算钱。油画从来不按照尺寸计算。古人按照尺寸,那是算工本费,画家糊口,只能这样,否则亏本。完全不是现在拍卖行的搞法,那叫商业。艺术品按照尺寸,脚后跟都能想明白这是没道理的。

热爱唐诗熟读唐诗的人太多了,结果呢……我就翻那一点点。他们姿势不对,读了白费功夫。很残忍的现实。导致外国诗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也是诗,怎么就不行了呢?所谓熟读唐诗,其实还是外行,没有效果。

审美的姿势太重要了,同样是读红楼梦,有的读者要死要活的,哭得稀里哗啦,但是没效果,什么也没吸收,摘录几句诗词,完全跑偏。不是所有的手机都是战斗机,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