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修养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40092/2bd8d047aa0f797a.png)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教育与修养》,这个概念很大,我们都是中国人,所以从本土文化来入手比较好理解。因为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有很大的不同,涉猎太广,我们很难消化。谈到中华文化,我们就会想到我们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已经有了非常丰厚的历史积淀,如:老子,孔孟,诸子百家等等,无数古圣先哲们,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和榜样。中华是一个文明古国,以道德传家,注重个人修养,倡导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这是几千年来形成的独特的一种民族风格,这无疑是我们本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这是中国式教育的一种特质。
在今天这个高速发展,日以创新的浪潮中,东西方文化在相互融合、互鉴的前提下,形成了教育多元化发展局面,教育的形式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早期的启蒙教育,少儿教育,中等,高等教育,到现在的各种技能教育,专科教育等等,延伸到了各个领域,范围更加广泛和细致,在这样发展壮观的情形下,我们如何把握,面对未来的发展,我想这应该是家长和学生共同注重的问题。
● 什么是教育呢?
◎师承教育:上,有所教,下,有所效。—— (老师、父母怎么教,我们怎么学,不仅明白道理,还能做到。)人文教育是最为广泛的一种教育方式。
◎自我教育:在师承教育的基础上,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能通过外在的事相反观自身,自我观照,反思,反省,通过观察和了解,能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由心所发出,开始从自心入手,不断修正,修改自己不符合自然大道规则的行为和思想等,这是佛教讲的自度。(把众生当做老师,向众生学习。)
◎自然教育:天地,宇宙万物都在遵循的一种规律,它生生不息,不停运转,没有谁可以控制它,主宰它,这就是自然之道。
◎人类只有顺从自然规则来生活工作,才能衣食无忧,幸福美满。
◎自然所展示的道理和无穷的力量,是不可违逆的,人类遵循自然所教的道理来生存,才是接受最好的教育。(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就是吸取了自然之道的规则。)
◎教育是指月手,实践才能检验教育的正确与否。
●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应该说,触及人类灵魂和心灵的教育,才是教育的根本。
◎人类的一切行为,由心而发,不论我们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还是做什么事,根本就是心上做文章,所以心灵的教育才是根本。
拿一棵树来做比喻,整棵树,树根,树干,枝叶,花果,都离不开心灵的滋养;道德教育如树的主干,培养一个人的德性,道德品质;技术技能如树的枝干,培养人的综合能力;树叶,花果,则代表果实,最后的丰收。
一个人能够从心入手,从自身下手,进行反观,学习,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加强个人等综合能力训练,以务实求真的精神,定能培育出德行兼备的人才。
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从心入手,认识自己,观心为上,超越自己,修心为本,圆满自己。
◎佛法,是至善圆满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就是让人成就至善圆满的人格。(成就佛一样的圆满品质。)
●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呢?
◎【习大大讲话】习总不仅自己爱好学习,更为关心干部学习,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他指出:“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历经磨难而不衰的中华文明,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他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以圣贤之语阐释大道,其光辉思想也将流传于世,成为后来人学习与记取的宝贵精神财富。
◎【爱伦时评】习总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抓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抓住了中国繁荣昌盛的精神密码。有了这个灵魂,掌握了这个密码,凝聚正能量、实现中国梦就有了强大智慧来源和精神支柱,有了这个精神财富,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就会变成现实的实践和行动。
● 什么是一个人的修养?
◎修养,实际就是一种高级身心灵的训练(或者叫修行)。
◎修养,是一种从内(心灵)到外(行为)的,高度结合统一(道家,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修养,就是修身养心之道。
◎修养与知识多少无关,与工作能力无关,与心态有关。
◎修养与技术技能、工作能力无关,与德性有关。
◎修养不是形式,不是装模作样,不是假慈悲,
◎修养越好,一个人的贪嗔痴心就越小。
● 怎么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修养身心。修身,是指修身养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比如,“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义担当,“见贤思齐”“知行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省吾身”“君子慎独”的修身之方,“孝悌忠信”“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齐家之略等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朝气蓬勃,就因为有这些执着的精神追求。
● 习总的道德修养观
2014年5月,习总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他还把“三严三实”作为干部改进作风的要求,其中摆在首位的就是“严以修身”。他引用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等来强调干部修身。
习总还为干部阐述了修身立德的方法:“首先要重视反躬自省、自我批评”,“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其次,要“遵纪守法、不碰底线”,“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最后,要“防微杜渐、不弃微末”,“慎权、慎独、慎微、慎友”。可以说习总为干部崇德修身,既标注了的认识论,又标注了方法论。
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习主席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强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道德修养,是人一生都在进行的事,是不断完善的事,它与教育息息相关,没有良好的教育做基础,修身养心就达不到效果,所以百年大记,教育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