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荐哲学之光

易经对儒家的影响

2019-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112212
易经对儒家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文明历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是中国乃至世界尊崇的圣人。儒学以“仁”为核心,代表作为“四书五经”,其中五经之首是《易》,也就是《易经》。《易经》是孔子学习的先哲书籍,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体系的形成都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以“严谨纪实”而著称于世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孔子世家》中写道:“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下面讲的是孔子刻苦研读《易经》的故事。

孔子非常喜欢《易经》,花了很大的精力,整日研读,明白了其中的大致内容,掌握了其中的基本要点,理解了其中的本质核心。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以及给弟子讲解,孔子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取,就把编连竹简的熟牛皮筋断了好几次。然后他又不得不换上新的熟牛皮筋再使用,可谓是手不释卷。孔子自己也在《论语·述而》中写道:“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五大过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再让我多活几年,从50岁开始学习《易经》,那么人生就不会花费很大的力气和精力很大的挫折了”。这更是表明了孔子晚年对《易经》推崇备至,这也是孔子后期哲学思想成果的重大来源。

孔子不但喜《易》研《易》用《易》,而且最大的成就还在于他及其弟子编纂了构思精巧、义理深邃的《易传》,从哲学、政治、伦理等方面对《易经》加以诠释和发挥。这个成就对《易经》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易经》对于孔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也对其弟子如孟子荀子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在儒家的经典书籍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在“四书”中多处出现。《大学》和《中庸》式阐述个人道德修养、社会治安和教育理论的书,其内容始终都贯穿了《易经》的思想,如中庸的“心法道统”和“大学”的“三纲八条目”思想;《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内容体现了《易经》体系中的天道观、中和思想和刚柔之说;《孟子》是记录孟子思想、言论的书,其论点包含了《易经》体系中的继善成性、乾道刚健和德立思想;“程朱理学”,是儒家学者在宋明时期开创的“新儒学”的典范,其“宇宙本根就是太极”的核心思想也是来源于《易经》。

儒家的思想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这是儒家学说所认同的最基本的社会伦理道德,也被称为“五常”

“仁、义、礼、智、信”,其本质源于《易经》中的五行思想。

“仁”根源于“木”不断地讲关爱给予他人,抒发扩散,如同树木开枝散叶、越发茂盛‘’

“义”根源于“金”,始终对利益取舍得当、公正无私,如同金属般坚挺硬直、刚睁不阿;

“礼”根源于“火”,长久地对别人礼仪相待、谦逊尊敬,如同火焰热情洋溢、温暖示人;

“智”根源于“水”,持续地为自身补充知识、修身养性,如同水一样的外静内动、吸收能量;

“信”根源于“土”,终身地把信用放在首位、守诺不欺,如同大地般忠厚持重、善良诚恳。

《易经》是儒家的首要经典,其地位要远远高于“半部治天下”的《论语》,其包含的“天、人、道、德、节、谦、中”等思想皆被儒家学说用来立论,《易经》充实了儒学,完善了儒家的思想体系。尤其是孔子在潜心研易之下,呕心沥血著成的《易传》,不但对于《易经》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自身自身创立的思想体系更是起刀了升华的作用,使得儒家从“重视个人修身养性、国家仁者政安泰”扩展到了“揭示宇宙运行规律和自然状态”的高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